阅读历史 |

第216章 伏羲创世在昆仑(1 / 2)

加入书签

小聪在飞艇里看到一个小伙子,率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寻到了昆仑山下。仰头一望,山高万仞,无路可攀。他审视再三,发现在悬崖峭壁上,由顶到底长著弯弯曲曲、盘缠交错的枝条,他试着一拉,软软绵绵扯不断的枝条,又坚韧又结实,于是喊来几个人合力拉也拉不断。

小燕子说——

我看见伏羲绝顶聪明,力大无穷。他来到域内昆仑山是天帝的下都,说道,至此可以直达天庭,能够向天帝倾诉人间祸福,得到天帝恩赐,为天下黎民百姓,带来幸福。于是,伏羲大喜,就顺着这棵直达云霄的细长枝条爬上去。伏羲到达顶端,四下环视,情不自禁,兴奋万分。这地方莫非是神仙住地,分外神奇?只见其山洞,凹凸有致,绵延连环,城墙、城垛、城堡,鬼斧神工,浑然天成。再看四阙如门,如同天然增城吗?坪内草甸万亩,百花争艳;两池泓水清亮,犹如明镜。

梦弟说,伏羲手舞足蹈,欣喜若狂,他朝山下大声喊道:我们找到天庭胜地,你们快上来吧。伏羲聚齐同伴,率领他们绕着天庭四处察看。西北罡风习习而来,在此化为暖流;南面一条长山岭,恰似巨龙出水凌波,飞舞盘旋。东面汪洋大海,西面沟壑纵横。几座山头,错落有致,云蒸雾铸,紫气笼罩。

小波说,我看见伏羲站在坪中土丘山上,正如置身于“天地之肚脐”。人在丘上直立耸天,恰如中柱。数百个岩溶漏斗,如苍龙入海,下潜之漩涡。深不见底的几个大溶洞,地宫般神秘,层叠相加,如同宫室,冬暖夏凉,人居最宜。再往下行,只听潺潺流水,声如钟声,这是与名山大川相通的出入口。

飞艇飞到了西南面,小燕子说:“傻子教授,我看到悬崖,悬崖上有一龛,深数丈,长数里,可容纳数万人,既能遮风避雨,又能防范野兽攻击,既向阳背风,又视野开阔,真是天然的居住之地。”

刘傻子教授说,我看见,附近有一透明直洞,缘登而下,出去一瞧,啊!一个大的拱形石门,高万仞,阔数十丈,门内平坦开阔,再下数十步,即临河面,鱼鳖虾蟹,任意遨游,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小燕子说,巡到东南之台,为此山最高点,圣洁牡丹,亭亭玉立,含苞待放,都在欢迎伏羲到来。伏羲举目远眺,四面山岭逶迤,八方树木环立,各种动物,自由奔走,任意飞翔。堪称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伏羲选择此地定居。

刘傻子说,以伏羲为首领的部落,在此长期定居,以渔猎为生。伏羲将此山命名为昆仑丘(墟),也叫析城山,将北面的山叫小尖山。西北的山叫教山,西面的叫云蒙山,西南面的山叫鳌背山,南面的长岭叫大落岭。

小明说,我知道,南方稍偏东的第一重山叫五斗峰,第二重山叫灵山,第三重山叫天坛山,这重像千层之盖,合起来叫王屋山,东面的山叫风山岭、麻娄山,东北的山盘道山、中华山。 伏羲十分关心部落族群的生活疾苦。

刘傻子说,伏羲看到有的人吃了生鱼、生猎物,就出现肚痛,甚至急剧死亡,很是难过。有一天,天气骤变.在东南部的最高山顶上,电闪雷鸣,如金龙翻腾,喷吐火焰,山林发起了大火,他急忙带人上山灭火,天公作美,一股大雨浇灭了大火。伏羲发现了一头被大火烧焦的梅花鹿,在死鹿身下还残存有火种。他看见大家饥肠辘辘,就把烧焦了的鹿肉撕开分给大家来吃。

小梦说,这一吃,吃出了滋味,大家觉得比吃牛肉好多了。于是,伏羲就把火种包起带回龛下,架起小火,烤了一只山鸡和野兔,一品尝,赞不绝口说,真是美味佳肴。智慧伏羲,就保存了火种,让人们都能吃到烧熟的动物肉。

小燕子说,为了纪念在东南山顶发现了火种,将此地起名叫天斩龙台。从此以后,人们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之后人们十分感激伏羲,便把此发明又叫“疱羲”或“炮牺”,意思就是“取牺牲以充疱厨”,其实,这就是原始人取火的发明。

刘傻子教授说,伏羲勇敢地担当着整个部落生存、繁衍、壮大的责任。他开始思考着天地万物和人之间的种种情况,当夜深人静时,他一个人伫立在东南方的天斩龙台上仰空观望,就这样默默地观察了几年。

小波说,我知道这个故事,那弯曲在天上七颗最明亮的星星,原来是有指向的。伏羲又结合几十年间日出日落的规律,得出了天极位置上的星座不断变更,引起了这七颗星星乃至伞天空的星星位相也不断变化。可以说,是这七颗最明亮的星星,无声地牵动天匕的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年年月月绕天极旋转。

小明接着说,于是,伏羲将这七颗最明亮的星叫成了北斗七星,并带领全部族的人在月圆、月缺时,周而复始地四时更替初始时进行定期祭拜,以得到天神保佑。他又俯察昆仑丘周边山川、树木、花草的变化,总结出了温热寒冷四季规律。

刘傻子说,又过了八年,他在反复行走于昆仑丘与大落岭之间时,觉得自己好像在龙身上往返,加上鸟兽之文,挺有诗情画意的,细细揣摩,豁然开朗,这昆仑丘不就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