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章 神奇再现(1 / 3)

加入书签

他猛地站起身来,双手紧握办公桌的边缘,脸上写满了焦急:“已经两天了,不能再让他这样拖延下去!刑讯科难道真的束手无策了吗?”

卫明达同样面露难色,叹息道:“目前确实很难有所突破。如果再使用更激烈的手段,恐怕他会承受不住,那样一来,他就彻底废了,对我们来说也就失去了价值。”

他看向陆文渊那焦虑的脸庞,摊开双手,试图安慰道:“别这么着急,其实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接下来主要是情报科和刑讯科的职责了。一旦他们有了什么进展,会立刻通知我们的。现在我们能做的也只有等待了。”

“文渊啊,有些事情真的不是我们单凭一己之力就能改变的。”卫明达继续说道,“说实话,在间谍情报这方面,我们确实是起步晚了。日本人在这方面早就走在了前面。”

“他们对中国一直怀有野心,甚至在很久以前就开始有计划地在中国安插间谍和棋子。”卫明达无奈地摇了摇头,“那个时候,我们甚至连正式的谍报部门都还没有成立呢!如今,我国政府的各个部门里几乎都有日本间谍的身影。”

民国二十一年,上沪事变爆发之际,我方军队尚未全面调动,日军参谋部却已掌握了我方的行动方案。这一惊人事实,竟是在数年之后偶然缴获的一份日军会议纪要中才得以揭示。

此事亦成为校长近年来极力推动军情处发展的重要原因。尽管这两年我们成功捕获了若干日本间谍,但多数只是些小角色,未能取得重大突破。

更令人心寒的是,在被捕的日谍中,竟然还隐藏着一位曾留学日本的老同盟会会员。这不禁让我们深感忧虑,他们在我们内部的要害部门建立了各自独立的间谍网络,我们的防线犹如千疮百孔,处处透风。

反观我方,目前只能采取被动防御的策略,在日军内部缺乏有效的情报来源。这种局面使我们如同瞎子一般,只能坐等敌人来袭,实在是令人感到憋屈和无奈!

陆文渊被卫明达的话语深深地震撼了。他虽知日军间谍活动猖獗,却未曾料到情况已如此严重。

在他前世的记忆中,关于这方面的详细资料并不多见,即便是在档案室阅览的信息也只是冰山一角。其中一份尤为引人注目的资料显示,民国时期中国自己绘制的军事地图在精确度上竟不如日本人绘制的中国地区旅游地图。

更令人震惊的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不少中国军队竟然使用着日本人绘制的地图。这足以说明当时的日本对中国的研究之深入、细致,甚至超过了中国人自己。那些看似普通的“旅游地图”,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军用地图的精度,若非他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跑遍中国大江南北进行测绘,是不可能绘制出如此详尽而可怕的“旅游图”的。

这些地图涉及全国各地的城防布局、地形地貌等关键信息,需要系统的测绘工作和大规模的资源投入。这也正是日本的可怕之处——为了侵略一个国家,他们可以隐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去做充分的准备。这种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决心,让人不禁感到脊背发凉。

现在,陆文渊终于明白形势的严峻性。难怪日军在战争初期能够势如破竹地攻城掠地,这其中除了军事实力的差距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情报战上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正当他们深入交谈之际,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卫明达迅速接起电话,随着电话那头传来的急切声音,他的脸色逐渐变得阴沉起来。最终,他愤怒地骂了一句“废物”,然后猛地挂断了电话。

放下电话后,卫明达的额头青筋暴起,显然十分气愤。他对陆文渊说道:“刑讯科这帮人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急红了眼对付付诚,竟然用了电椅,结果把人给弄成这样了。现在人只剩下一口气了,他们才想起我们来,让我们和情报科都过去看看。这明显是想把烂摊子甩给我们,真是一群没安好心的家伙!”

陆文渊听后深知事情已经难以挽回,这条原本充满希望的线索如今已彻底断掉。情报科辛苦监视了一个多月,行动科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然而,由于刑讯科的鲁莽行事,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陆文渊犹豫地问道。

卫明达的脸上写满了愤慨和无奈:“这个案子既然已经落到我们手上了,想甩也甩不掉。刑讯科现在让我们去做最后的处理,也算是情理之中了。我们只能去看看情况,尽力而为,听天由命吧!”

陆文渊坚持要一同前往。他心中实在是不甘心,付出了这么多努力,最后却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他想要亲眼看看那个付诚,是否还有一丝希望能从他嘴里掏出点有价值的情报。也许,在绝望中还能出现奇迹呢?

两人匆匆出门,刑讯科的办公地点离他们并不远,就在一处不起眼的三层办公楼内。

楼上三层是宽敞明亮的办公场所,而楼下三层则是一个阴暗森严的监牢,专门用于关押和审讯重要犯人。因此,这里的防范措施异常严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