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章 一场会不欢而散(1 / 2)

加入书签

袁又成一点也不理会别人的任何眼光,继续缓慢地说:“各位,我们都知道,咱们天海一中,所以有这么好的教学成绩,靠的是什么?是别校的那些花花道道的方法吗?不是,是我们这些天海一中人自己辛辛苦苦干出来的!是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在讲台上,不辞辛苦、传道授业教出来的!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有什么不好?老师就是这节课的主帅!就应该主宰这节课,可是现在学校非要改革,要撇开老师,让学生自己去自学?学生如果能够能够自学,还要我们这些老师有什么用?没有老师的正确教导,他们自己能自学出什么来?恐怕东西没自学出来,大好的时间倒有可能白白地浪费掉了!到时候我们的教学进度跟不上,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

袁又成在天海一中,资格非常之老,虽然他不是任何领导,但他说的话,在学术界基本上是权威性的。他这一带头反对,很多老师自然也在心里是大大支持,更有很多老师,考虑到新教法会让老师增加一项劳动任务,就是对学案的详细设计,这很麻烦,所以在心中其实也并不太同意。

反过来说,就按传统式教法,在办公室里背好课,到教室里按部就班地一讲,任务就完了,工作是轻松的,所以这些老师听了袁又成的观点,打心里赞成。

马上,物理组的敬若明老师也表明了态度,但他比袁又成说话要委婉一点:“我也觉得,我们拿整个学校3000多学生做这么一次试验,是有点冒险的,一旦教改失败,学校的名誉扫地,我们的生源就无法保证了!希望学校慎重考虑。”

杨东枚有些不痛快,毕竟这样的改革是她先提出来的,现在自己的良好意见受阻,她觉得很没面子,于是她斩钉截铁地说道:“各位老师,请注意!刚才我说过,我们今天谈论的,不是要不要改的问题,而是怎么改的问题!我倒是觉得,不进行教改才会成绩下降,名誉扫地!袁老师,您刚才的意见我们会充分尊重,但您或许没有听好,新教改不是对学生放手不管,不是从此老师就不讲课了,而是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怎么发挥学生的主动求知的积极性。”

余中原见场面有点尴尬,想,现在看这意思,不是学校在研究怎么教改,倒是老师们在劝学校怎么停止教改,看来不能让老师们再自由发言了。他看了看自己多年的四个得力干将丁立民、邵春歌、胡风云和金立薇,想,这是我天海一中的四大台柱子,只要他们说了话,那事情就会好办,得尽快争取这四个人的支持。于是他转头先对金立薇说:“金老师,你的想法呢?”

金立薇今年四十岁,是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虽然她没有袁又成的资格老,但自从进入天海一中以来,教学成绩一直特别优秀,在各种教学大赛中也是频频获奖,现在也是天海一中的几大王牌级人物之一,有不少家长所以选择天海一中,其实就是冲着金立薇这位名师来的。所以今天的会议,如果金立薇说句话,那份量绝对足以压倒袁又成。余中原把很大的希望就寄托在了她的身上。

看到会场居然出现如此的形势,金立薇只是在心中觉得很好笑,她笑袁又成,竟然是如此地不成熟,怪不得这个老头子辛辛苦苦地执教四十多年了,业务那样精良那样纯熟,却现在只是个学校的一个小小的备课组长,连个最小的领导也不是,这老头子做人实在是太直了。你难道就没看出,今天的领导们已经决定了要实行“学案式”教改了吗,你却非要以一己之力改变领导的想法,岂不是很天真很愚蠢么?你这种人不吃亏等什么,哪个领导会喜欢你这样的下级?

但她只是在心里这么想,表面上却很平静,她更不会把这些想法说出来。见余中原点她的将,她先是笑了笑,然后才和蔼地说:“袁老师刚才强调了传统教学的优势,我想这也很重要,的确,如果我们每个老师都像袁老师一样,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一节生动精彩的课堂,还有那流畅清晰的教学环节,谁都得承认这会是一节好课。问题是我们不能能停留在原有的层面,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把它加工、完善,让学生更活跃一些,让他们掌握的知识更多,我想这不是坏事。所以我的观点是,支持学校的教改,但我们不能从此也丢了传统的优势,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和大步的提升!”

余中原满意地点了点头,心想,金立薇不愧是金立薇,在场中矛盾如此尖锐的情况下,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不仅自己爱听,相信袁又成也能接受。果然,他见到袁又成的脸色舒缓了不少。转过头,他看了看丁立民,却发现丁立民没什么表情,于是问丁立民道:“丁老师,你说呢?”

丁立民一点也不喜欢金立薇这通话,他觉得金立薇根本就没触及实质问题,她只不过把矛盾双方和了一下稀泥。他诚恳地向了余中原说道:“老校长,学案式教学是否适合我校,这得试一试才能知道。但由于我校担不起那么大的风险,我们根本赔不起,所以我觉得我们暂时不适合马上就大面积地推广。我意,先挑几个班开一下头,看看实际效果怎么样再定。有一位伟人不是讲过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方刚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