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章 笑伴官人花底宿(1 / 4)

加入书签

“将军回来了!他带来了敌酋的头颅!”将军程长妙是胜利者,他成功地打败了敌人,并带回了敌人的首领的头颅,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战利品。

人们纷纷涌上前,想要亲眼目睹这一历史时刻。

这确实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展示了将军的英勇和人民的团结精神。

正在此时,郡王放在心尖上的男宠怜儿却被那血淋淋的头颅吓得脸色发白,呻吟一声,晕倒在郡王怀里。郡王急忙将他抱回寝宫,亲自照料。

程将军在人群中抬起头来,不安地眺望着。怜儿正是他的表弟。

怜儿躺在床上,脸上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绯红色,好像他最爱的,园外郡王为他种植的百叶缃梅的颜色。郡王拿过丫鬟递来的热巾子,细细为怜儿抹着额头,后悔道:“怜儿身子弱,乍一看到血淋淋的人头,哪有不晕的道理!昨日我抱他进温泉洗澡,因为要听紧急战报,撇下他先去了中堂。他泡得时间长了,竟也晕过去了。险些溺亡。今天为什么又带他来看你班师回朝!”说完连连跺脚。

程长妙蹙眉听着,只是不言,微微摇首。这时丫鬟来报,前面军师来谈庆功大捷之事,郡王无心思,只摇摇手,令程将军先去了。

“席上剩的好菜很多,宵夜阿要下一碗银丝面?”张妈殷勤地问。

这面的浇头可真不少,有鳝丝、酱鸭、黑鱼片,味道带点甜,正是江南一带的口味。程长妙埋头吃着,偶尔懵懵懂懂地一抬头,看见旁边一个丫鬟捧着烟枪盘走过,辫梢上点缀着用茉莉花盘成的飞蝴蝶,衣襟上别几朵半开的白兰花。哟!他想,南方就是和大漠不一样。

他的随从小朱在旁边吃边说:“我老家在高邮,是维扬口的,比扬州还甜得很,连南京人都不一定吃得惯,因为南京淮安人开店的多。听说兴化的包子,比高邮的还甜。高邮、扬州有渡口,有码头,有烫干丝、五丁包、豆沙包、菜蒸饺、烧麦……真想去玩一玩。”

程长妙说:“那就去吧,等回了北方,再来就难了。六朝以来的流风余韵在中国民间特别是东南民间,还多有保存。”

俩人吃完宵夜,还不想睡,程长妙心里还惦记着怜儿醒了没有。前后脚出了厅门,看见一条很窄的小弄,两旁都是鳞次栉比的房檐,推开一扇小小的黑门,走进了一个废园。

“程将军!”张妈擎着一盏使用灯草的高脚油灯追过来,后面小莲子,就是那个辫子上戴茉莉花的,提着红彤彤的明角纱灯。“这里不好再走的,你们是客,郡王交待了,不能怠慢。”张妈满面堆笑。

程长妙笑道:“客从何处来?张妈,我们的的笃笃是这地块的人呢!”

“不好说。你们是北方来的贵客,到前面困觉去吧。天色已晚了。”

回到厢房,两个人闻见一丝甜甜的味道,他们抽着鼻子,互相看着。

“郡王在抽大烟,困得晏。他们交待我安排将军先困。”于是张妈、小莲子引着路,弯弯曲曲地到客房去了。

次日一早起来,隐约听见伙计在卸雕花排门。整个大院还静悄悄的。程长妙由小朱伺候着梳洗了,张妈赶过来,笑道:“将军,你起得早,到底是习武之人。点心早备好了,馒头分三种心子:纯白莲蓉、白莲蓉里微掺橙皮屑、白莲蓉豆沙。”程长妙说:“听说后面有很大的水塘?”“对咧,莲子就卖夏秋这一季。湖里的水生植物还有茭白、菱角、苇叶、芦根、白藕,也都广有收成。”

小莲子在外面摆饭。程长妙说:“张妈,我们想去吃街上的点心。”“作孽。外面的物事脏兮兮的好吃哇!吃坏掉了我哪能向郡王交待……哎,将军!”

程长妙和小朱一溜烟跑,正是早上七点钟光景,门口聚集着许多破衣烂鞋的叫花子,在等着给布施。北门大街是一条平坦的刻满悠长岁月痕迹的石板道,郡王府邸就在北门大街上。一大片黑色接堞的屋顶,是那种有两扇黑色大铁门和高墙的高大阴森的大户人家。三级石阶和尺把高的大门口悬挂着牌匾。牌匾上有粪污狼藉的燕子窝,柱础墙壁下端都涂染着黯绿青苔。大门口是两只被磨得流光的上了年代的大石头狮子。

两个人在路边摊上觅到一种早晨的特色小食梅花糕。梅花形的五瓣模子,往里面浇上发酵的面糊,填入鲜红的豆沙馅,最后上面再浇一层薄薄的面糊封顶,置于锅屉上加热,很快蒸熟,再洒上一层黑芝麻,把梅花模子一转,一扣,这样子就出来一个美丽的五瓣白糕。旁边店家卖的油墩子看上去也香喷喷的,深得小朱的心:在一柄猪腰状的扁平小钢勺里舀一点面糊,上面搁些萝卜丝、小虾米、香菜之类的东西,放油里一炸,勺子一个旋转之间,热乎乎的就定了型。看着小朱吃得那么香,程长妙不禁想起和怜儿在这里吃的样子。

平静悠闲的两人拿在手里边走边吃,这些个轻软细腻的面皮米皮喧腾,冒着热气,却又热得含蓄,好似穿城而过的秦淮河,糯软葱香。

“将军,昨晚的席上有南酒,有玫瑰露,就是没有莲花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