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一章(1 / 2)

加入书签

老赵轻声呵斥:“别瞎说。”

赵文拿着毛笔的手撑着小脑袋,望向砖块搭建桌子对面的姜敏儿,仔细观摩片刻后:“爹,我觉得那个小姐姐长得像敏儿姐姐。”

姜敏儿猛然抬头,对上赵文揣摩的神情,心底登时漏了半拍,急忙否认,“别瞎说,就我身上的泥土气,哪有小姐姐漂亮。”

赵文一脸天真,眼睛依然盯着姜敏儿,“不是啊,你比她好看,”为得到认同转向老赵:“爹,等那个姐姐出来,你帮我看看像不像。”

平时儿子观察能力挺不错,老赵心生疑虑,瞟了几眼姜敏儿。

小屁孩眼睛那么尖,姜云儿确实跟她有几分相似,真要对比还得了。姜敏儿迅速岔开话题,一本正经道:“教你的千字文会写完了?背熟了吗?别偷懒,一会我可要检查的。”

赵文小肩膀瞬间耸了,刚才抖擞的精神劲儿全无,撇着嘴小声嘟囔:“姐姐比夫子还严格,”用毛笔沾沾墨水,接着抄书。

姜敏儿也不敢跟老赵多聊,回到窑炉前,拿着烧火棍在地上乱画,眼睛时不时瞥向账房。

楚戈不想谈论个人情感隐私,何况是跟陌生人,径直走出房间。

姜云儿跟在楚戈身后,疾步上前伸出双臂拦在面前,“别走,你还没告诉我她是谁?”

“姜姑娘,请自重,”楚戈眉心微蹙,语气夹着一丝冷意,“我的私事与姑娘无关。”

“你对得起我姐姐吗?”姜云儿仿佛有理有据似的,掷地有声争辩:“你心里装着别的女子,却要娶我姐姐,三心二意,伤害我姐姐,怎能与我无关?”

……

众人投来诧异目光,在棚子下摘菜、织竹篮的妇人们吃惊之余又转向川嫂,用眼神交流好像在问,“三少爷娶亲了?”

川嫂也第一次听说,摇摇头表示我不知道。妇人们手上动作齐刷刷变慢,侧耳倾听。

然而楚戈让她们失望了,转向川嫂,“川嫂,你帮我下去叫马夫过来,跟他说带姜小姐回去。”

川嫂应声,放下手里的芹菜,起身拍拍身上的碎菜叶。

姜云儿任性大叫:“你没说出我答案,我不走。”

在楚戈的字典里,怜香惜玉这个词语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牛嫂,三婶,七婶,麻烦你们跟川嫂抬她去马车。”

三人起来后陆续撩起袖子,姜云儿千金小姐哪里见过农村妇人,衣服破烂如乞丐,浑身脏兮兮的,手臂比她小腿还粗,吓得双手抱臂连连后退,“你们,你们别碰我。”

四人慢慢靠近,姜云儿后退踩了小石子,踉跄几步差点儿摔倒,好不容易稳住身形,指着楚戈委屈巴巴:“你欺负人,这事你没跟我说清楚,我还会再来,”哼哼几声,转身愤愤然离开。

这生气劲儿,不知道的还真以为自己欺负她了,楚戈恍然想起,这事确实只有他自己清楚,扭头一看,所有人都在盯着他看,除了一人,低着头拿根烧火棍在地上画。

川嫂连忙挥手驱散他们好奇的目光,“看啥看,都干活去,还要不要砖了?”众人一听,继续手里的活儿。

赵文抬起小脸蛋儿悄声问:“哥哥,你有娘子了?”

楚戈收回视线,俯视赵文:“算是有的,还没成亲。”

赵文“啊”了一声,小脸沉下来,皱着两根小眉毛,小表情十分苦恼:“那姐姐怎么办?”拉着楚戈衣袖问:“哥哥,你会娶敏儿姐姐吗?”

“这孩子,不好好念书,竟管起大人的事儿,”川嫂一手拉回赵文的手,催促他快抄书,又带着歉意对楚戈说:“三少爷,小孩子乱说话,您可别往心里去。”

楚戈轻摇头,示意她们忙去吧。

川嫂转身那一瞬,似乎听到一声轻微的叹气声。

辗转十来天,李严派人送来帖子,邀请楚戈出席学堂落成仪式。

赵文得知学堂建好,请求楚戈带上他一起,楚戈有正事要谈,没时间照看他,于是让老赵一起去。老赵却说自己没读过书,担心人家笑话,叫了姜敏儿代替他。

青砖建筑以讲堂为中心,中轴对称,左右分别为斋舍、书楼,庭院天井组合,布局严整,颇有古典韵味,给人以素雅、沉稳且宁静之感,与学生儒雅之气相得益彰。

赵文站在学堂大门口前,哇哇惊叹,“好气派,”拉着姜敏儿到处观看。

书楼里,知府大人笑不合拢,连连赞扬李严设计巧妙,直呼学堂的格调上升好几个层次,完全不输京城的。

李严谦虚不敢当,“这得多亏三公子的青砖,物美价廉,给了我调整的空间。”这也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原选用青砖,看重不易受腐的特性,想不到青黑色的砖块搭建出来竟有如此切合学堂的本质。

楚戈浅笑,“是李大人慧眼识砖。”

“不错,不错,”知府大人捋着胡子,忽然又问起,“话说钦差大人与廖大人是不是快到平江城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