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宫变(1 / 2)

加入书签

“喀——”

霹雳划破暗黑的夜幕,雷声轰然炸响在所有人的耳畔。

大雨倾盆而下,漆黑天空沉沉压了下来,阴暗的夜色里,反射过一道道冰冷至极的光芒,照亮了无数甲胄之下沾满血迹的面庞。

——那是刀兵剑刃的寒光。

巍峨的宫城在电闪雷鸣中忽明忽暗,恍若暴风骤雨中的一座孤岛,摇摇欲坠。

京城家家户户门窗紧闭,成人们紧紧捂住孩童的嘴,靠在门里,只能听到外面震颤不断的马蹄声。

“魏王入城了!”

大雨之中,漫天飘洒的告京城百姓檄文落入街巷之中,被门缝里伸出的手纷乱捡起,余下的落在墙根壁角,不久墨迹便在雨水中洇开,再也看不清楚。

有人颤抖着声音想念出檄文中的内容,瞬间被身旁的人捂住了嘴。

“你不要命了……!”

皇室争斗,兄弟阋墙,以弟反兄,放在哪个朝代,都是要极力遮丑的事情。

可这位魏王殿下,竟如此张狂,将此事大书特书,公之于众。

三年前,先帝急病而逝,储位未定,争斗近十年的太子与魏王终于走到了兵戎相见的最后一步。

最后关头,太子师卢道宛出手,将魏王诱入圈套,以雷霆手段拿下魏王,扶保太子登基。

这位太子与魏王曾经共同的老师,面对被她亲手从冷宫里带出来、教养长大的魏王,没有留情。

新帝登基当日,为防后患,卢道宛下令诛杀魏王。

幸而新帝宽仁,不忍手足相残,改为流放北荒。

新帝体弱多病,登基后,朝中政令无不出自卢道宛之手。从此,太子师卢道宛以女子之身设帐参政,把持朝堂。

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海内文人激愤,民怨四起。

谁想,不过三年,魏王竟在北境举兵,大军势如破竹,直逼京城。

人们手中的檄文已经被雨水打透,墨迹氤氲散开,只能看到最后一行笔锋凌厉、包含杀意的九个字:

“……除恶讨贼,诛杀卢道宛!”

“陛下,叛军要杀进来了吗!”

空旷的大殿里,纤细的女声颤抖着问道。

新帝闻衡面色苍白,温和俊秀的面庞紧绷着,身体不自觉微微佝偻,像是因为常年身体不适而显得气力不足。他低下头,看着年轻的皇后,勉强低声道:“不会的……”

虽是安慰,此时却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陛下……”皇后已经哭出了声。

“轰——”巨大的声音传过雨幕,整座金殿似乎都颤抖了起来。

“宫门破了!”

“退守金殿!”

嘈杂的脚步声、哭泣尖叫声、喊杀声响成一片,纷乱得令人分不清方向,只有雨声轰隆隆砸在地上,掺杂着越来越近的金戈交鸣,一步步向金殿逼近。

闻衡的目光越过哭泣的皇后,望向了金殿门口的背影。

那是一道纤细修长的女子身影,宽大的朝服向后飘拂,灌满了透过殿门侵入的寒风,显得她的身姿愈发纤弱。然而,她的背脊却挺得极直,犹如一根风雨中的青竹,巍然不倒。

闻衡嘴唇颤抖了几下:

“老师……”

那是他的老师,曾经的蜀中第一名士,自幼教导他与魏王闻懔长大,一手扶持他登上帝位的女师——

卢道宛。

卢道宛慢慢转过身,一阵大风吹入殿中,灯火骤然跳动了几下。

在火光忽明忽暗的映照之下,卢道宛的面容逐渐勾勒了出来。

她的肤色极白,近乎冰雪一般,不施粉黛,素淡到了极致,然而那一双眼睛却又极黑,深沉得像是一泓寂静到了极致的潭水,纤长的睫毛垂下一排淡淡的阴影,令人不由自主生出一种沉静之感。

“砰!”

禁城大开,无数的马蹄越过最后一重宫门,震动的轰鸣让大地都在颤抖。

闻衡低着头,不敢看卢道宛的眼睛,咬着牙关,哽咽道:“老师,是朕的错。”

“当年,是朕不听老师之言,未能斩草除根,以致今日之祸……”

卢道宛静静看着闻衡,沉静如墨的眼底,隐隐流露出一种极为复杂的情绪。

狂风卷着雷鸣轰击金殿,在滂沱雨声中,卢道宛低低叹息了一声:

“不怪你。”

“……是我的错。”

闻衡一怔,在人喊马嘶之中,卢道宛的声音淡得像一道轻烟,难以听清。还没有等他反应过来,卢道宛的声音再度响起:

“陛下于他,已经仁至义尽,诛杀令是微臣下的。”

“他恨的,不过是我一人而已。”

卢道宛抬起头,凝视着面前清瘦高挑的年轻皇帝。

当年她初入宫闱时,闻衡还是个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