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牛肉面(2 / 3)

加入书签

。这时节,榆钱也不多了,也不知五郎是寻觅了多久,可真真是有心了。”

金嬷嬷给小主子添了碗筷,又把多余的东西收走。

老夫人自然也晓得孙儿的孝心,把那碗晾凉的汤先给了他,“你寻到了东西带回来给厨子做便是了,何苦还这样折腾?”

“祖母,这可是我从午食里省下来的。”

顾五郎也不拘着,再舀着汤放她手边,又夹着请她尝一个,“我帮了人家的大忙,小郎君家送了这几个,我一个不落全给带回了。”

“呀,那可真是失礼了。瞧瞧,还让他们这样麻烦。可真是……”

“哈哈,我哄着祖母的。不过是主人家以为我要在外头吃,特意送的。祖母趁热尝尝。”

“这饼子……”

老夫人细细嚼了嚼,又偏头去请金嬷嬷也来吃一块。

“这是五郎给主子的,奴婢怎有这个福分?”金嬷嬷连连推辞。

“我自小便听你说在家吃的榆钱,府里才开始有了时令菜。这些年,也属你做的最好。今儿可是遇到了一位老师傅了。”

“奴婢这手艺,也是主子抬爱了。”

顾望津垂眸时更是一笑,是了,不止自己能尝出不同来。祖母也是个会吃的人。

在两位主子的相劝下,金嬷嬷便夹了一小块尝了,那位厨子将榆钱的花蕾也挑干净了,口感更佳。蛋液将玉米面和榆钱包裹着,慢火细煎,清香宜人。

“奴婢舌头不灵,却也尝出个莫名的清香来,想来是用了些秘方罢。”

“是了,我便是说榆钱怎么有一股似有似无的果香,与它原本的清香并不相冲,真真是个绝妙方子。”

老夫人夸赞完,便开始问道,“不知这是何人做的?”

顾五郎尚且要卖个关子给她,还道:“她不止榆钱蛋饼做得好,听说那酪也有独家的秘方,好吃得很。”

“连酪都做出不同来了,五郎怕不是听自己的舌头说的罢?到底是哪家的大厨,还故作神秘起来了?”

顾五郎这才道:“说来也是巧了,不过是我这两日去城西,遇到的一户人家,姐弟三人,日子难过,又能放下身段,想着试试自己的手艺,去市集卖些吃食贴补家用。”

城西荒地那边,历年来住的便是流放过来的人家。

老夫人自然是知晓,先是叹了一句:“也难为他们肯。这手艺,我尝了也喜欢,你若也爱吃,不如让嬷嬷去打听一番,那家人若真真是清白的,不如就招进府里来。”

顾五郎没替许抱月应下,也没明着拒绝,只道:“那便让管家去查一查的。嬷嬷是祖母的人,怎么能轻易调动?”

*

午后,许抱月便在一阵“唧唧”声中打盹。

许平安精力旺盛,但找不着事可以做,就蹲在阴凉处,拿根树枝在沙地上比比划划。

“许平安。”

“啊?”

许平安吓得扔了树枝,又喘了口气,“你怎么老是悄没声过来?”

“我要去开荒,就过来告诉你一声,午后,或是有人要上你家来。”

“何人?来作甚?”

连着两问,顾五郎都没立即答,看了他写在沙地上的字,颇有风骨,转而问道:“你想读书吗?”

“我不想。”

或是怕他不信,许平安今日已能心平气和解释道:“二姐要行商,我要帮她,不管是烧火,还是跑腿算账,我都能做。我三岁开蒙,已经读了八.九年的圣贤书,能记的皆记在脑子里,想读,翻出来读一读就是了。”

午后日头极大,顾五郎迎着那烈日,觉着它实在是耀目,如常笑道:“既是如此,那你接着读罢。我要去翻地了,等日头不大了,你也可以过来看看。开荒,圣贤书里可没有罢?”

“好啊……你等等……”许平安哒哒跑回屋,将花婆婆早上送的桃子拿了一颗还他,“日头大,你就带着吃吧。”

“许平安,我那有几十号人,你叫我拿一桃过去怎么分?”

“呃……”

“走了。”

“哦……慢走。”

在日影中,许平安说不清他特意过来,又说了一句没头没尾的话作甚,一五一十转答给二姐。

许抱月原本有些困倦,听后便清醒了,当即笑道:“看罢,是不是我今早同你说的,顾家是缺一厨子的,前头将人送出来,只是因为他们手艺不好的缘故。若不是我不想去,此刻,我就该叫郑伯母看看,她大抵能气得三天三夜睡不着觉。”

“啊?”

许平安也知二姐手艺好,可是——

他看着二姐又懒懒打了个哈欠,趴回去补眠,不由弱弱问道:“那……二姐你想去顾家吗?我看,顾五郎的人,似是不错……”

许抱月没答,反而是笑着问,“你猜,你的好伙伴特意过来告诉你这个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