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番外(二)(2 / 3)

加入书签

样的体力活对周镜霜来说太重,她缓了三天才缓过来。

阿嬷就笑话她,笑完不忘给她做好吃的,熬草药敷身体各个酸软的部位。

曲溯阳私下婉转地问过她,第一次来做客,阿嬷就这样不客气地使唤她做这做那,会不会生气?

她说不会,不是客套话,也不是不好意思说,是真的挺喜欢这样的生活,也喜欢阿嬷对待她的方式,不是外婆那种事无巨细的温柔和体贴,是一种不让人反感的熟稔和稍显迂回的关怀。

她告诉曲溯阳,她很喜欢阿嬷。

曲溯阳才放下心。

恢复之后,曲溯阳开始带她去逛朝城,吃小吃。

曲溯阳说:“你刚来就该带你来逛的,赶上阿嬷要干活,耽误了。”

周镜霜不在意,朝城和朝城的小吃一直都在。

她不是个对美食特别热衷的人,可尝到朝城的食物后,她没有一天不是撑着回去的。

第一天去了市里的步行街,是一条由一座座牌坊组成的街,街边的建筑有些保留着旧式风格,古韵气息挺浓厚。

那时朝城的旅游业远没有现在发展得好,街上的店商业气息还不太浓,卖得大多是当地一些特色东西,像竹编、手工古风饰品、朝城三宝,中间还有几家小博物馆。

周镜霜对这些小物件很有兴趣,每个店都进去逛一圈,买了好多小摆饰,回去之后,曲溯阳给她打了个一米五高的木柜,放在她房间的衣橱旁。后来每个假期去,她都会往上面添几个小东西。

逛完这些,就去逛吃的。

第一天吃了牛肉火锅,那是家老店,每盘牛肉都是现切的,薄薄的一片贴在白瓷盘子上,看着都食指大动。

周镜霜从没有看过,火锅店里一张桌子上可以摆那么多盘牛肉,空的盘子垒起来,再上新的,她吃到被曲溯阳扶回去,吃了好多消食片。

第二天按早中晚三餐吃,早餐去巷里老店吃绿豆爽、甜豆花配现炸油条,吃完去逛湘子桥。桥也很有特色,东西两段是一座座石梁桥,中间是浮桥,桥的对面是韩文公祠。

从韩文公祠出来,午餐找了一家牛肉粿条店。初看那些乳白色的粉条,她以为和在岭安吃的河粉一样,入口才知口感不一样,粿条比较饱满,米味重。曲溯阳告诉她,这一碗粿条汤看起来平平无奇,做起来可不简单。

正宗的牛肉粿条汤,汤是由牛骨慢慢熬出来的清汤,牛肉丸先下在汤内煮熟,再下牛肉烫几十秒,这时候煮出来的牛肉是最嫩的,最后下粿条,大火滚煮一两分钟盛出装入碗中,加入牛肉和牛肉丸,舀入牛骨汤,撒上芹菜粒、香菜和蒜油。这样一碗热气腾腾的粿条汤端出来,光是香味就让人心向神往。吃的时候可以蘸沙茶酱或辣椒酱,有些人喜欢把两种酱混在一起吃。

周镜霜第一次吃就吃了两碗,再一次被曲溯阳扶出去散步消食。

晚上去大排档吃海鲜小炒,夏天正逢朝城吃海鲜的季节,种类多,也新鲜,店家用一个个橙色大桶摆在门口,水里放着氧气管,准备成为客人盘中餐的生物在水里毫不知情地乱游乱窜。

曲溯阳带她去的依旧是一家当地人才知道的老店,圆木桌从店里面排到外面街上,他们等了半个小时才有位。这家店的厨房设成露天,就在顾客眼皮子底下,炒海鲜的火需要旺,燃炉开到最大,姜蒜在热油中嗞嗞乍开,带壳的海鲜入锅,白气轰地一下升起,模糊了老板的脸,声音噼里啪啦的,一个个在锅底不安分地跳舞。

停不下的锅,消散不掉的香气,传到百里之外,闻一下都嗅到里面的诱惑。

周镜霜想把每种海鲜都尝一遍,碍于他们只有三个人,饭量就在那,最后点了店里几个招牌菜:生腌虾姑、蒸大闸蟹、罗勒薄壳、清蒸石斑鱼。

她一开始不敢吃生腌,觉得那一条条虾姑好似没死透,咬一口可能还会动。但扛不住香气浓郁的腌料,用筷子蘸了尝一尝,在阿嬷的诱惑和怂恿下先吃了尾部,又鲜又嫩,最后连头都不放过。

夏天海鲜配冰镇啤酒是标配,阿嬷豪爽,直接要了半打,没有传统家长那种未成年人不能饮酒的规矩,给他们一人开了一瓶,剩下的四瓶拿到自己那边,“上限是一瓶,喝完就喝可乐去。”然后一下干掉半瓶。

周镜霜和曲溯阳面面相觑,被阿嬷的豪爽折服,举起酒瓶和她碰杯。

阿嬷又喝掉半瓶,曲溯阳唠叨:“你别喝太快,啤酒容易上头。”

阿嬷夹两颗花生米,耸耸肩,送他个白眼,“这能醉倒我?”

接着给他们讲起年轻时做生意,她一对四喝白酒的英雄往事。

周镜霜听得直鼓掌,眼里藏不住的崇拜,曲溯阳无奈地看着他们,默默把桌上的空酒瓶收拾掉。

招牌的食物都尝过,假期接近尾声的时候,曲溯阳带她去逛小吃街。

朝城的小吃街有两种,一种和其他城市的小吃街一样,卖天南地北各种小吃,一种是只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