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6章 莫问回报,只图心安(1 / 2)

加入书签

梧桐镇长街行人稀寥。

似是早早染上了秋的萧索,显得比平时冷清许多。

从路口进小镇的一路,能轻易感受到冷清又沉闷气氛。

路边各店铺也失了往日热闹生气。

牛车在镇子集市附近的空地停下,这个地方专门划出来供停牛车马车。

今日这里除了有牛车停驻外,还乌泱泱蹲了很多人。

多穿打着补丁的粗布单衣,瘦骨嶙峋,眼睛黯淡。

年纪从十来岁到五旬不一,多是男子。

“阿爹,这里好多人。”百相对这个情景有些好奇。

“都是各村子出来寻工的村民,在这里等着需要人干活的主顾来挑人。以前爹跟你二叔出来找工,也是在这个地方等。”林大山提了下勒着肩头的背绳,把女儿背正些。

李富贵今天也来了,顺口搭话,语气唏嘘,“这个时候哪有那么多活儿干,就算有,也早早被年轻力壮的人抢光了。活儿少,想干活的人多,那些主顾趁势压工钱。咱以前累死累活一天好歹能拿二十铜板,现在,给十五文钱一天都算良心主顾了。穷人的力气不是力气。”

张家婶子摇头叹息,“有啥办法?梧桐镇拢共那么大,需要人干活的也就那么几家。再看十里八乡各家各户的,哪户人家里没有五六张嘴打往上需要养?一秋下来挣的工钱,往死了省也难撑过冬,更别说还要熬到明年秋了,这还是衙门出了告示明令粮商不准粮食大涨价,要不更难熬。”

玉溪村一众心有戚戚。

他们村亏得有百相草打底,要不然今天他们也是等工的一员。

一家人的命悬在手里压在肩上,再硬的脊梁也会被压垮。

光是想想,就能体会到那种让人窒息的绝望。

几句闲聊间,空地一端有嘈杂声传来,二十来个汉子聚在那处,先是传出伏低做小哀求,后转为争吵,愈吵愈激烈。

当中隐约听到朝贵村三个字,林大山跟李富贵对视一眼,往那边走近。

自从朝贵村来村里求助后,两个村子关系缓和许多。

事后那边还送了自家储备的山珍过来作为答谢,虽然吵过闹过甚至干过仗,但是山里乡民,只有极少数极品,大多数人本性并不恶。

“赵东家,你这样做不地道!明明说好了这份搬抬的活儿给我们朝贵村做,说好的事情怎么能出尔反尔呢!”人群中,一湛蓝短打中年汉子朝对面人怒目而视。

被瞪着的人着棉布薄衫,因着受质问,满脸不耐烦,“说是说好了你们不还没上工吗?现在有人工价比你们低,我请他们做工怎地了?出钱的人是我,我乐意请谁请谁!”

“你!你言而无信!要不是头天说好了,我们今天也不必一大早撂下家里的事情赶路过来,你这不是耽误人么!”

“这话说的,怎么耽误你们了?是有大把活等着你们挑呢?再说了现在谁家不难?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自然请谁更划算请谁,下次你们要价更低,我也能回头再请你们!”

赵东家冷哼了声,推开堵在周围的人群,带着刚请的工人扬长离去。

徒留朝贵村十几个来上工的村民脸色铁青。

却又莫可奈何。

“赵老大?咋回事?”林大山在人群后引颈问了声。

赵家老大闻声扭头,看到是林大山,抹脸苦笑了声,走到近前来,“还能咋回事,给村里找的活计黄了。赵东家是我们村老主顾,大家都姓赵,本着一家姓氏,他以前对我们村挺关照的,需要人干活多数找我们干。”

说到这里顿了下,赵老大脸上苦意更甚,“刚刚你都听见了吧?说白了,这时候什么交情都不顶用。人家工钱自动降两文钱,抢了去了,咱村几个白跑一趟。”

朝贵村到镇上的距离同样不近,一群汉子大早上赶来,靠两条腿走了近一个时辰。

结果来了之后人家不肯雇用了,白搭了时间功夫。

“你们村存粮是一点没剩啊?”李富贵打眼一圈,入目脸孔无不愁苦。

见到熟人,朝贵村的人也围了过来,凑一处唠两句。

“遭灾不重的有剩一些,剩那点也顶不了多少用,指望明年秋收,中间隔着一年呢,有得熬。不打工挣钱,一家老小的咋整?”

“这还刚开始,再过一段,各行当雇用的价格只会越来越低。明年还不知道是啥光景,要是顺风顺水,能收上粮,那是好事。万一再出点这样那样事儿,又是一年颗粒无收,到时候真不知道要怎么活。”

赵老大说这话时低了头,藏起的眼底,有对玉溪村的羡慕。

十里八乡,只有玉溪村不用受这份苦,就算没粮,银子照样挣。

衙门出了告示不让粮商涨价,有银子就能养活家里老老少少,还省了奔波。

林大山叹了声,拍拍赵老大肩膀,这种时候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