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内地版“张子强”周向阳《完》(1 / 2)

加入书签

为了寻找更多线索,专案组对各县、区、市近年发生的绑架案件进行了广泛搜集,同时还对附近省市发生的绑架案件展开了深入调查。

在这次调查中,专案组震惊地发现,1999 年的“6·25 绑架案”等 7 起绑架案与这两起案件极其相似。无论是作案过程还是人质的描述,都几乎完全一致。

通过对这 9 起绑架案的深入分析,专案组初步认定这个犯罪团伙由 4 人以上组成,他们的侵袭对象主要是 10 多岁、家庭富裕的学生群体。这些犯罪分子不仅具备基本的军事素质和射击技能,还拥有 4 支以上的军用枪支。

该团伙绑架人质后,交接时间非常紧迫,通常在当天或次日凌晨完成。结果要么是勒索成功,要么是杀害人质。

总结出这些案件的特点后,专案组将太康的东部、鹿邑的西部、淮阳的北部以及邯城的西北部的 22 个乡镇划定为重点排查区域。

此外,根据人质的描述和模拟画像,专案组准确确定了“12·15 案”中两名案犯的体貌特征。结合这些线索,专案组重点排查了 3000 多人,从中找出了 100 多条有价值的犯罪线索,并成功锁定了一名嫌疑人韩磊。

韩磊,原名韩华炯,曾服役于北京某特警指挥学校。1992 年,他转业后被分配到周口行署招待所。然而,不久后他便辞去了这份工作。

辞职后的韩磊没有了固定收入,但他平时出手阔绰,经常携带大量现金,这一行为引起了警方的注意。此外,他所骑的红色摩托车也与“12·15 案”中受害人对嫌疑人的描述相符。这些迹象使得韩磊的嫌疑越来越大。

专案组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了另一名与韩磊交往密切的男子周向阳。经过深入调查,警方发现周向阳的体貌特征与模拟画像中的另一名嫌疑人相似。更重要的是,周向阳与韩磊都曾在同一家宾馆工作过,而且两人都有犯罪前科。

通过进一步摸排,警方发现了吴宝玉、邓永良、张国强三人与周向阳关系密切。这三人都曾参与过枪支买卖,且有抢劫的前科。

在对吴宝玉家进行搜查时,警方发现了与扶沟绑架案中相似的场景,墙上同样贴着古惑仔的海报。这些线索将所有的疑点都指向了这五个人。

然而,尽管专案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调查,但在接下来的七个月里,警方始终未能找到这五名嫌疑人的踪迹。案件侦破陷入了僵局。

直到 2001 年 8 月 19 日,专案组接到群众举报,称韩磊已回到鹿邑辛集镇老家。警方立即采取行动,连夜将韩磊秘密抓捕。

在长达一个月的审讯过程中,韩磊始终一言不发。警方在调查过程中也未发现直接证据证明韩磊与案件有关。最终,专案组决定释放韩磊,以引出其他嫌疑人。

就在专案组对韩磊进行秘密监视期间,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又陆续发生了多起绑架案件,其中一起案件更是发生了人质惨遭杀害的惨剧。得知消息后,专案组立即赶赴案发地,与当地警方共同分析案情。他们发现,这些绑架案件与“12·15 案”极其相似。

周向阳犯罪团伙的作案手法极其残忍,他们通常先抢劫机动车辆、杀害司机,然后利用抢到的车辆实施绑架。

该团伙索要赎金的时限非常短,通常为当天或次日凌晨,如果不成功就会撕票。警方综合分析后推断,这些案件都是同一伙人所为,于是决定并案侦查。

多省市接连发生绑架大案,引起了公安部的高度重视。2002 年 1 月 17 日,公安部在安徽合肥市召开了豫鲁苏皖冀串并案大会,并成立了联合指挥部,紧急密调武警官兵参与抓捕行动。

为了尽快破案,各地警方调用了卫星定位系统,对五名重大犯罪嫌疑人实施定时、定点、定向严查密控。1 月 24 日,指挥部捕捉到了周向阳在云南河口一带活动的信息,判断他极有可能潜逃出境。

随后,警方根据相关信息,掌握了另外四名嫌疑人的活动轨迹,主要嫌犯全部出现。指挥部决定收网,并连夜制定了抓捕方案。几个抓捕组同时行动,展开了一场紧张刺激的抓捕行动。

2002 年 1 月 25 日下午 2 点,韩磊在鹿邑县被公安成功抓捕;下午 3 点,安徽警方也将邓永良顺利抓获。

然而,抓捕周向阳的过程却异常艰难。

警方接到线报,得知周向阳在河口有一个短暂的居住地。于是,警方迅速前往该地点进行抓捕。当警方敲门时,无人应答。正当警方准备离开时,周向阳戴着帽子,帽檐压得很低,从外面回来,与警方擦肩而过。警方立刻意识到眼前的人就是周向阳,但由于城市人流量大,警方担心误伤无辜群众,没有贸然开枪,这给了周向阳逃脱的机会。

周向阳的通缉令已经全城散发,警方也接到了群众的举报,在郊区再次发现了周向阳的踪迹。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