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四七回 京城风波(1 / 2)

加入书签

8东京城。

十字街,蔡府大院,内宅书房里传来爽朗的笑声:“哈哈哈……,甚善甚善,杀得好,黄镇北之举措,真乃英勇过人也!少年壮志,气势如虹,令老夫亦为之动容,替老夫泄愤于胸中矣!”

书房内,年逾七旬,却精神矍铄的蔡京笑声爽朗。这是从济州送来的密信和礼物抵达京城,张三送到蔡府,蔡京又闲在府上,对两笼礼物满意,看过黄安的密信后,先是震惊,后是欢喜。

两封密信上,一封是黄安如实阐述攻打曾头市的原因始末。杀了多少人,拆分女真人部落安顿等。以及曾头市近年来的所作所为大致概述。另外一封信就是曾头市的背景和自己惹祸之事。

蔡京最初震惊黄安心狠手辣,一夜之间搞死数千女真人。可看到这曾头市背后靠山是枢密院童贯。老头从震惊转为惊喜,对黄安是赞不绝口。

无他,因为近来,蔡京与童贯争权夺势越发激烈。尤其是为了联金灭辽这种国策在朝堂争执。枢密使童贯极力赞同,因为这样可获得统兵权。

蔡京不想看他做大,自然是持反对意见。可赵官家想做出一番功绩来,完成先祖未完成的夙愿。欲夺回燕云十六州,故而站在童贯这一边支持联合。蔡京受挫,前段时间在朝会上被训斥。

这位老爷子心情一直不佳,对童贯怨恨。可黄安这封密信送来,剿灭童贯庇护的异族,简直如天降甘霖似的令蔡京舒爽无比,大出一口恶气。

这才有了蔡京连连夸赞黄安的一幕。

“嗯,做得好,只是这事有些麻烦,且容老夫看来。”喜悦过后,蔡京冷静下来,放下密信。拿起边上厚厚的一沓罪状,翻开一看,见最上面百姓联名告状书密集的手印后,脸色变了。

“混账,该杀,该杀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黄镇北杀得好,杀光这些畜生,一群喂不熟的白眼狼。”当蔡京翻阅详细罪状,情绪一变再变。越往下看,脸色越难看,止不住地喝骂。

蔡京是一个饱读诗书之人,乃是进士出身,更是一个正统的文人。在朝堂上他除了担心童贯掌权而反对联金灭辽,也固执地认为,女真人虽然建国,仍不过是一些蛮夷而已,难堪大任。

当看到一群粗鄙的蛮夷残害本国子民,汉族儿郎。一种家国情怀让蔡京勃然大怒,咬牙切齿。对凌州百姓深表同情,也对异族人痛恨至极。

这不是说蔡京这个权臣有多么爱惜百姓,而是看到外族人迫害荼毒百姓,油然而生的民族感。也可以理解为自家的韭菜岂能容异族来染指乎?

“好好好,童贯啊童贯,这么大一个把柄落在老夫手上。到时朝会上,必然教你吃不了兜着走。”蔡京才看完小半案件后,便懒得再看下去。盯着厚厚一沓详细罪状,老脸上冷笑连连。

“对了,这黄镇北除了保举,还推荐了一个人。”蔡京又想起一件事,拿起看过的第二封信。末尾是黄安举荐剿匪功臣,以及为赵明诚美言。

内容简短,简明扼要的说明在兰家村发现的事情。再加上一些这赵明诚有心向太师靠拢等话。

“赵明诚?赵挺之?”蔡京详细看完之后,陷入思索。也不知是思考黄安与李清照结为夫妻,与自己有亲属关系,还是考虑如何安排赵明诚。

这些都是大权臣来做抉择,外人不知。

蔡府仆人只知蔡京紧急召集心腹大臣们来议事。

无独有偶,童府也发生类似的事。

因为凌州,郓州,济州,济南府等地联合禀明告状的奏折,是黄安代为发送,一同抵达东京城。涉及到剿匪等军事调动,首先到的是枢密院。

只是蔡太师为了好消息欢喜,童贯则是暴怒异常。

“该死,黄安这厮胆大包天,当真可恨。”童贯半个月前返回东京城,今天也收到消息,得知曾头市被黄安率大军攻破覆灭,不禁勃然大怒。

毕竟曾头市是他庇护的,每年给西军提供不少好马,一些军官骑乘的良驹多数也是来源曾头市。如今这一下被人给灭掉,他童贯上哪找马去?京城外牟陀岗御马监,那些人是贪得无厌。

这如何不使得童贯愤怒?对黄安恨到牙痒痒。本来还觉得黄安是个人才想拉拢来着,来恶心蔡京老匹夫。可这种事发生,他真想杀了黄安。

童贯靠溜须拍马,一路走到现在,倒也不是一无是处。愤怒过后便是编排黄安,罗列罪名:“哼,抽调兵马剿匪?栽赃陷害他人,胆大包天。屠杀数千女真人,心狠手辣,简直如屠夫。

我朝讲究仁义,礼仪。一个屠夫,岂能身居高位?未经批准便擅自调兵,这罪责等同于谋反。黄安啊黄安,明知曾头市背后是某家,既然如此不识抬举,那就怪老夫参你一本,断你前程。”

童贯三言两语,黄安各种罪名便被罗列整理。这个宦官脸上满是阴险的笑容,欲置黄安于死地。为了万无一失,又把己方党羽请来沆瀣一气……

几天后,五月初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