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4章 芳名怎么称呼?(1 / 2)

加入书签

纸笔送上,叶坤和管亚夫立下军令状,各自签字。

在场官员,也签字作证。

“管大人,你输了。”

叶坤签了字,一声奸笑:“我已经建设了几个小作坊,用来榨油,各位大人请随我来。”

榨油厂就在城内,使用的是原始榨油法,炒干油料作物,然后压榨。

说起来简单,其实有很多工序。

拿油菜籽来说,先要炒干,然后磨碎,再蒸煮,用细麻布包裹成圆筒形,放在铁箍桶槽之中,先用杠杆压榨,再用撞榨法压榨。

所谓撞榨法,就相当于撞击城门的大木头,反复撞击。

就这套工序,也是叶坤启发工匠,多次试验,琢磨了半个月才确定的。

作坊里,已经生产了一批桃核油,香喷喷的。

桃核是各乡各亭收集来的,叶坤用粮食换,一斤换一斤。去了果壳,利用果仁榨油,也不亏。

老百姓也不吃亏,家里的小孩子收集几斤桃核,晒干了换点粮食,多好啊。

收集桃核和其他无用的果子,进行榨油,是对人力和物资的充分利用。

桃核仁含油量很高,叶坤建设的低级作坊,也能弄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出油率。

今天是试验菜籽油。

芸苔子收了两万斤,都是留作种子的。

叶坤取了一百斤,用来做实验。

第一次压榨,芸苔子出油率只有百分之十八。

叶坤记得,穿越前在乡下老家,三斤菜籽可以出一斤油,所以眼前的这一批菜籽,显然没榨干净。

为了确定菜籽的出油率,叶坤将压榨后的残渣,用水煮沸搅拌。

这样的话,残渣里的部分香油,就会飘在水面上。

然后将残渣捞出,连汤带水再次压榨。

再将残渣水煮,集中水面油层,进行熬炼。

多了两道工序,这才把出油率提升到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东巴郡的官吏们,在榨油厂呆了半天,看见叶坤真的从芸苔子里面挤出香油来,一个个又惊又喜,佩服不已。

要知道,华夏国的香油正式上餐桌,那是在唐朝。

民间普及,还在宋朝。

在大鼎国,只有王室和诸侯,巨富豪绅,才能吃得起芝麻油。芝麻和芝麻榨油技术,还是从西域传来的。

叶坤弄出香油来,超前了几百年!

管亚夫询问了一下芸苔子的出油率,又算了算芸苔子的亩产量,咧嘴笑道:“叶大人,我输了。”

“别急,等明年再说。”叶坤斜了管亚夫一眼,又说道:

“目前的作坊,只是试验用的。等到明年芸苔子大丰收,各种油料作物集中了,我会建设水力油坊,保障本郡官民用油。这里炼制了一批熟油,都是桃核油。各位大人,每人一斤,带回去吃吃看,让家里人都品尝一下桃核油的香味。”

工人们拿来小竹筒,装了几十份,送给前来的官吏。

其他的成品油,都被叶坤带去郡守府仓库。

管亚夫也得了一斤桃核油,笑道:“叶大人,只要老百姓过得好,我输光了家产,也乐意。”

“唉,如果不是打仗备战,秋季开始,我就能让所有老百姓,都喝上肉汤了。”

叶坤叹口气:“诸侯混战的年代,整天你打我,我打你,最苦的还是老百姓啊。”

诸葛丰抱拳说道:“叶大人,你做得已经很好了。是你,救了东巴郡的老百姓。要不是你打过来,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不知道有多少人,还在啃树皮吃菜根。”

其他官吏都纷纷称赞叶坤。

有的是真心话,有的是拍马屁。

“多谢各位大人的鼓励,我叶坤继续努力,保境安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叶坤一笑,让大家都去忙。

北方有亚麻,亚麻籽榨油,出油率高于黄麻籽。叶坤吩咐各地,包括天门城,在城门外张贴告示,鼓励商人从北方收购亚麻籽,还有其他出油率较高的植物种子。

荆州有一种树木,叫做乌桕树,果子剥开,里面有一层白色蜡油,可以直接做蜡烛,是荆州的一项产业,有一定规模。

但是里面的种仁还可以榨油,用于城防或者工业,荆州人却不知道。

叶坤打个信息差,将荆州果蜡厂里面废弃的果子,全部低价收购了,用来榨油,配制燃烧弹或者润滑油。

同时,叶坤也通过商人,运来不少乌桕树苗,发展境内的乌桕树产业。

基本搞定了榨油技术,叶坤又回平野县巡查,沿路调研农业生产。

还带了两百斤桃核油,改善老娘和姜有容等人的生活。

半路上,正遇上养鸽子的天门城李寡妇。

李寡妇坐着马车,带着四个女助手,还有一个赶车的男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