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0章 卓城布局(1 / 2)

加入书签

“对了,我想将功夫服的生产放在卓城,你看适合吗?”

在沈榆穿书前的印象里,华国北疆就特别适合种植棉花,也是主要产区之一。虽然北区气候相对干燥,但适合种植的棉花品种也不少,她还记得某次热搜是关于北疆棉花的,自此之后,她才知道原来那边的棉花占了全国总产量的八九成!!

“所以……应该是适合的吧?我就是想为卓城的百姓增加点收入……”她不确定地问。

沈榆一股脑将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她真的就是半吊子理论派,从前接触过的知识全都记得,但没涉猎过的范围就只有个大概印象……

早知有朝一日要穿回古代,就凭她过目不忘的记忆力,直接将某度相关知识复制一遍都可以啊!!

“可以,夫人想怎么做都可以。”

陆应行看着她的眼神满是震惊和欢喜,同时涌起的还有一丝甜蜜,夫人终于越来越适应王妃的身份。

“你想怎么做?”压下心底的激动,他准备认真和她聊聊这事。

卓城产业真的是太小,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自从认识夫人后,他意识到问题所在:并非他们没有能力变好,而是思想太保守。

像是夫人之前开设的手信店,短短时间就已经一跃成为洛城送礼首选,夫人说重点不在这些糖果是否真的洛城独有,而是要将‘望月楼’和“洛城必买”这个词画等号,将“送礼就送望月楼”的概念植根到消费者的潜意识里。

就连一个不起眼的二楼平台,也因着被赋予‘相逢台’这个概念,让‘望月楼’成为洛城无可替代的存在。

这种结合地理位置的因地制宜设计让他们大感惊叹,但是夫人眼里,却也只是“废物利用”……这让他对卓城的未来,也更有信心,或许他们北地也有许多被忽略的废物呢?

正如夫人说牛羊多就是他们优势,但这事他和付云修实在想不明白,优势在哪?

“之前的甘蔗已经种下,如果再大量种植棉花,你确定不会影响粮食种植量?粮食永远是重中之重,现在的卓城远远还没到粮食有剩余的时候吧?”沈榆将自己的担忧说出口。

“不会,你之前教给我的沤肥的方法已经传回去了,只要能改善土地贫瘠的情况,粮食产量就可以上来了,”陆应行自信地说。

“我记得你之前说过,卓城是临粤国最大的版图,辖下有七个县,县下有乡镇差不多百数,不同地区的产物又有点不一样,封地内基本能做到自给自足……我没记错吧?”

像是想起了什么,她话锋一转,笑得意味深长,“哦,对了……你当初还说过,卓城气候夏天绿草如茵,适合纵马飞驰、对酒当歌,冬日冰雪覆盖,可以打雪仗、围炉夜话……还说一年有六个重大节日,不同节气也会生出不同食材,虽然生活算不上富足,但居民都和善乐观,大家都只求安居乐业?嗯?”

沈榆笑着将新婚当夜,他忽悠自己的话一字不差地全文背诵!

其实在听到前面几句话时,陆应行身体就开始僵住了,他不自然地说,“差,差不多吧!”

沈榆假装没发现他的微动作,自然地继续开口,“王爷是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举个例子吧,粮食是必需品,而甘蔗和棉花则是做生意的原材料,利润不同,我付的报酬就不同,如果没有一开始就规划好,待农民看到收益的差距时,谁还愿意种粮食?假设一斤粮食的回收价是一两,而甘蔗和棉花是二两,换作是你,同样是种植但收获不同,你心不心动?”

心动!怎么会不心动!

陆应行若有所思地点头道,“我明白了,这确实是我考虑不周了。”

沈榆无所谓地摆摆手,“王爷从前没有接触过这些很正常,我这也是……咳,我这也是看书看回来!”

抬头对上他了然的视线,心里一咯噔,回想一下方才的发言,没有什么破绽吧?!他怎么像是能看穿我一样?

“咳!其实卓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缺少支柱产业……”沈榆决定扯开话题。

“支柱产业?”这字面的意思,陆应行稍稍一想就明白了,但还是谨慎地询问一番后,也忍不住夸赞出口,“夫人大才,为夫惭愧!”

“你才你才!我只是小才!在确定支柱产业前,我们要严管福糖和棉花的制作技术是真的……毕竟这种东西技术含量有限,长期垄断不可能,但垄断一两年还是可以的。”

就像穿书前的奇国,总想在各方面阻碍我们发展,也自大地忽视了我们想要变强的决心,他们肯定想不到,有十几亿人只用了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蜕变。

等他们反应过来后,已无法阻止我们进步,甚至为了保持领先,各种阴暗手段悄然蔓延,沈榆不希望这种事情,会发生在他们身上……条件合适的话,她也不介意出售技术,良性竞争才能更快地革新。

陆应行沉默得如同一座深不见底的古井,面对夫人的真挚与坦诚,他很羞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