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章 徐达回京(1 / 2)

加入书签

徐达将军率领大军凯旋而归,他的归来引起了整个朝廷的轰动。太子朱元璋的嫡长子,按照礼制,奉父皇之命率领百官前往外郊迎接这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胡惟庸,身为朝廷中的重臣,也随同前往,以示对徐达的尊重和敬意。

然而,在欢迎的队伍中,耿炳文和李文忠两位将领的心情却有些复杂。他们曾因为某些事情被胡惟庸举报,心中对胡惟庸充满了怨恨。这次见到胡惟庸,他们便趁着这个机会,以隐晦的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指桑骂槐地讽刺胡惟庸。

然而,胡惟庸对此却并不在意。他深知自己身为宰相,应该有宰相的气度和胸怀。因此,他并没有计较耿炳文和李文忠的言辞,反而还提醒了他们几句,希望他们能够放下心中的怨恨,共同为朝廷效力。

徐达回到家后,第一时间询问了妙云是否还愿意嫁给吴王。他深知妙云对吴王的感情,但也尊重她的意愿。如果妙云不愿意,他明天就进宫去向陛下说明情况。然而,妙云却坚定地表示,她愿意嫁给吴王。

在这次北征的过程中,徐达对吴王的性格和才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认为吴王是朱元璋儿子中最勇武的一个,对他的评价非常高。因此,他对妙云的选择也表示了理解和支持。

第二天,徐达在便殿面见朱元璋。他向陛下汇报了此次北征的情况,并主动请罪。虽然让扩廓全身而退并不算得上大捷,但徐达并没有因此推卸责任。他的坦诚和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赢得了朱元璋的赞赏。

朱元璋顺势让徐达不再担任丞相一职,以功过相抵。随后,他开始数落起公侯们的罪过。为了加强朝廷的统治力度,朱元璋还颁布了铁榜,申明了律令,对公侯及其家奴犯事后的处罚进行了详细说明。

李景隆在一旁看着这一切,心中明白徐达这次故意露出破绽,未必不是陛下的旨意。这么做既可以让徐达免遭诸将的怨怼,也可以让陛下借机整顿朝纲,加强统治。虽然徐达在这次事件中受了些委屈,但他并不在乎这些。他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愿意为了朝廷和国家的利益付出一切。

朱元璋私下里也让马皇后做好烧鹅款待徐达,以表达对他的感激和敬意。同时,他也向徐达表示,吴王与妙云的婚事已经确定下来,听到这些消息后,徐达表示理解并欣然接受。他知道这是陛下对他们的关心和厚爱,

朱元璋决定重设检校,并赋予其新的名称——锦衣卫。这一决策的背后,是他对权力的高度集中和对朝廷稳定的深刻追求。他希望通过锦衣卫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确保朝廷的政令畅通无阻,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安宁。

锦衣卫的前身检校,在朱元璋征战天下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作为皇帝的耳目,负责侦察敌情,报告战况,为朱元璋的决策提供了宝贵的情报支持。在建国之后,检校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遍布朝野,暗中监视大臣们的行为,确保朝廷的忠诚与纯洁。

然而,朱元璋也意识到检校制度存在的一些缺陷。尤其是在处理一些重大案件时,检校往往无法立即扣押人犯和判罪量刑,导致事后对质时当事方往往死不承认。因此,朱元璋决定对检校进行改革,将其升级为锦衣卫,并赋予其更多的权力和职责。

锦衣卫的成立,标志着明朝特务机构的正式形成。它们不仅负责侦察、缉捕罪犯,还具备了审判、处罚的权力。朱元璋通过锦衣卫,将朝廷的监控范围扩大到了全国各地,确保任何地方的不忠和叛乱都能被他及时察觉和镇压。

与此同时,徐妙云和伯雅伦海别两位女子也迎来了她们人生中的重大时刻。徐妙云被册封为吴王妃,她的美貌与智慧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成为了吴王的重要伴侣。而伯雅伦海别则被册封为燕王妃,她的身份和地位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这两位王妃的册封,不仅是对她们个人的荣耀,也是朱元璋对两个重要政治联姻的肯定。通过这两个联姻,朱元璋进一步加强了与各地贵族和势力的联系,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这个时期,明朝的政治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朱元璋通过设立锦衣卫和进行一系列政治联姻,加强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然而,这也为未来的政治斗争和权力更迭埋下了伏笔。

朱亮祖匆匆赶到胡惟庸的府邸,神情急切,希望胡惟庸能尽快实现之前答应他的事情。然而,胡惟庸却气定神闲地坐在书房中,手捧茶杯,轻轻吹着热气,并不显得特别着急。

朱亮祖忍不住开口道:“胡兄,你之前答应我的事情,何时能有个着落?陛下对我们还有用处,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风险吧?”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自信和侥幸心理。

胡惟庸放下茶杯,微微一笑,说道:“朱兄,你太心急了。陛下虽然现在还需要我们,但局势变幻莫测,谁又能说得准呢?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一年之内,陛下必定会让三王就藩,接掌军中事物。到时候,我们的地位或许会有所变动。”

朱亮祖闻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担忧。他深知自己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