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章 初见端倪1(1 / 2)

加入书签

陆文渊起身,对知客僧微微一叹:“看来是我与这些法器无缘。”

知客僧也流露出些许失望之色。他回想起以往也曾接待过文物贩子,但结果都如出一辙,寺中的宝物早已在岁月的洗礼中流失殆尽。如今剩下的这些,或许真的难以入那些行家的法眼。

他依旧保持着和煦的笑容,双手合十道:“施主不必过于介怀,佛法讲究机缘,一切皆是定数。”

陆文渊思索片刻后说道:“我想在寺内四处走走,瞻仰一下这拥有几百年历史的法华禅寺。我一直对其怀有深深的敬仰之情。”

他心中仍存一丝期待,希望能在这古刹之中发现一些自己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线索或转机。毕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当然可以,施主请随意参观。”知客僧微笑着回应道。

寺院,作为香客信众瞻仰的圣地,其存在与他们的布施紧密相连。没有这些信徒的支持,僧人们的日常生活又怎能得以维持?因此,将客人拒之门外,尤其是像陆文渊这样的大施主,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陆文渊微微一礼后,转身离开了后殿。他心中明白,或许前方的大殿会给他带来更大的希望。

几位知客僧见陆文渊离开,也都面露失望之色,纷纷收拾起手中的器物,各自回归自己的岗位。

步入大殿,那位面容消瘦的老僧依旧闭目诵经,木鱼声不绝于耳。释迦牟尼佛像前,两位信众正虔诚地跪拜祈祷。

大殿宏伟壮观,墙壁和栋梁之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虽然历经岁月洗礼已显得有些模糊,但仍能感受到其昔日的辉煌。

陆文渊在大殿内四处观察,每到一处都用手轻轻触摸,试图用心感应到某种特殊的气息。甚至连庄严肃穆的佛像也没有放过。然而,经过一番努力,他仍然一无所获,只得无奈地放弃。

走出大殿,院内还有两个偏殿分别供奉着药师佛和弥勒佛。由于法华寺香火不盛,这两个偏殿显得格外冷清,空无一人。

陆文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药师佛的偏殿。只见供奉案板上摆放着一只香炉、一只木鱼和一串念珠手串。那串念珠手串上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土,显然是久未有人打理。

看着眼前的景象,他伸手拿起那串念珠手串,准备仔细查看一番。就在他的手指触碰到念珠的那一刻,一股强烈的感应突然涌上心头。

这股感应来得如此突然且强烈,让陆文渊措手不及。他的思维瞬间被扯入一个神秘的意识空间之中。

与平常迥异的是,空间中光芒璀璨夺目,菩提树轻轻摇曳,带动着那六片树叶随之剧烈摆动。这种感受,宛如久饿的婴儿得到了甘甜的乳汁般的喜悦!

菩提树传出的诵经之声也愈发洪亮,整个意识的灵台空间都洋溢着欢快的气息。

太好了,这正是他所期待的!他的思路果然没错,菩提树的反应完全证实了他的猜想。

陆文渊随即退出意识空间,他迫切地想要探究这串念珠手串究竟有何特别之处,竟能让菩提树有如此不凡的表现。

他仔细端详着手中的念珠手串,它看似平凡无奇,就如同僧人日常诵经时所用的那种。

十颗由普通硬木磨成的念珠,色泽黯淡无光,甚至有几颗已经出现了裂纹。显然,它们并未得到过妥善的保养。

陆文渊可以肯定,这些念珠并非由什么珍稀木材制成。

在他前世的记忆中,最好的念珠手串往往是由沉香木、黄花梨或小叶紫檀等珍贵材质打造而成。然而眼前的这串,却与之相去甚远。最多只能算是香木材质,在这个时代可谓相当普通。

唯一稍显不同的是,在连接念珠的接头处,有一小节暗黄色的箍节作为装饰。这箍节长约三厘米,看不出具体是何种材质,似乎是从某种动物身上取下的指骨。

尽管如此,陆文渊仍坚信这串念珠有着非凡之处。至于其中的秘密,他需要回去后细细感应和探究。

天色渐暗,陆文渊并未在家中开火做饭。独自居住的他,确实觉得没有必要费心于此。

他出门在附近的一家小饭馆简单吃了晚饭,随后便匆匆赶回家中,静待刘大同的消息。

大约晚上七点左右,刘大同风尘仆仆地赶到。

“事情查得怎么样了?”陆文渊开门见山地问道。

看着刘大同满脸疲惫却仍带着一丝兴奋的神情,他知道对方肯定是竭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前来汇报的。对此,陆文渊心中暗自点头,对这个手下的表现颇为满意。

刘大同回答道:“都查清楚了!陆长官,不过有些事情我一个人可能说不清楚,我还带了两个弟兄过来。不知道您方不方便见一见他们?”

中午回去后,刘大同立刻召集了几个相熟的弟兄,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解释了一遍。大家一听有丰厚的报酬可拿,顿时热情高涨。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将事情办妥。现在,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向陆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