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章 突发任务(1 / 3)

加入书签

两人交谈了半个多小时,才结束了对话。当陆文渊回到办公室时,梁瑞霖好奇地问道:“文渊,你以前认识卫组长吗?”

陆文渊一听便知,梁瑞霖定是察觉到了什么。毕竟,多年的职场历练让他对这类事情有了一定的洞察力。

“哦,其实卫组长是我的学长,我们只是在叙旧而已。”陆文渊并未打算隐瞒与卫明达的关系,他觉得这没有什么好避讳的。而且,让他们知道自己并非毫无背景也是必要的,这样大家都能更好地把握与他的相处之道,这对双方都有好处。

确实,隐藏和掩饰往往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那种所谓的“扮猪吃老虎”的策略,在真实的社会中往往显得相当愚蠢。

如果你平日里总是表现得软弱可欺,那么自然会有人想要欺负你。等到那时你再亮出自己的背景和靠山,冲突已经不可避免,仇恨也已经滋生。

对于那些斗不过你的人来说,他们心中可能已经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即使暂时选择忍耐,也早晚会寻找机会进行报复。

而对于同样有背景的人而言,他们可能会觉得骑虎难下,导致冲突进一步升级,最终可能演变为一场两败俱伤的较量。

更糟糕的是,如果你碰上了背景比你更加深厚的人,那结果就更不用说了,你只能自认倒霉。

因此,最好的策略就是坦诚相待,明刀明枪地摆明立场。没有背景的人会主动让路,而有背景的人也会对你有所顾忌。这样大家才能和谐共处,实现共赢的局面。毕竟,我在前世也是在职场中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这个道理他还是深知的。

王泽楷心思单纯,并未过多思考。而石鸿也并无惊讶之色,他作为卫明达的亲信,早已从卫明达那里得知了陆文渊和王泽楷的背景情况。因此,他的和善态度并非出于偶然,而是有所了解后的表现。然而,很明显的是,陆文渊与组长的关系似乎更为亲近,否则组长也不会单独与他进行谈话。

梁瑞霖虽然平日里严肃寡言,但在人情世故上却毫不含糊。他笑着对陆文渊说:“既然你是组长的小兄弟,那就是我们自家人了。以后大家要精诚合作,和睦相处,千万别见外!”

陆文渊听后,并未因这层关系而显得轻狂,反而态度恭敬地回应道:“梁队长和鸿哥都是我的前辈和学长,小弟若有不足之处,还请两位多多指教。”

他的这种谦逊有礼的态度让梁瑞霖和石鸿都感到非常满意,觉得陆文渊是个明事理、懂进退的年轻人,未来必定能够与大家融洽相处。

随着几句轻松的交谈,气氛逐渐变得融洽起来,大家感觉彼此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不少。

当天工作结束后,陆文渊和王泽楷在附近租了两间小巧的居室作为临时住所。夜幕降临,梁瑞霖和石鸿特地选了一家酒馆为二人举办接风宴,卫明达也亲临现场助兴。四人围坐一桌,举杯畅饮,欢声笑语不断,气氛十分融洽。

次日,梁瑞霖召集了第一行动队的全体成员,正式将陆文渊和王泽楷介绍给大家。

陆文渊细心打量着眼前的这些队员,只见他们个个身强体壮、精神抖擞,行动间流露出敏捷与干练,显然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锐之士。他不禁暗自赞叹,相较于一般的国军士兵,这些人的素质确实高出不少,堪称军中精英。

军情处的工作节奏时快时慢,日常任务大多由情报科负责通知行动科,再由情报科的军官带队,行动科则安排相应的行动队执行外勤任务。

就在陆文渊享受了两天的闲适生活后,他迎来了自己的首次外勤任务。

这一天,卫明达推门而入,面色凝重地发布命令:“情报科紧急通知,第一行动队全体成员立即着便衣集合,准备出发!”

接到命令后,四名军官不敢有丝毫懈怠,迅速通知待命的队员在校场集结。同时,一名年轻的上尉军官黄韬光也匆匆赶到。在梁瑞霖的介绍下,大家相互认识。

队员们迅速登上军用卡车,而几位军官则挤进了一辆军用吉普车中。黄韬光在车上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情况。

原来,就在一个月前的一个寻常日子里,一位拉黄包车的车夫因不慎摔倒,导致车上的客人也跌倒在地。那位客人愤怒之下对车夫破口大骂,最后竟未付车费便扬长而去。这本是一桩小事,但那位客人在气恼之中无意中夹杂了一句日语,若不留心几乎难以察觉。车夫白白辛苦一趟却分文未得,只能自认倒霉离去。

恰在这时,不远处的一位巡警目睹了这一幕。巧合的是,这位巡警略懂日语,他回到警察局后便向上司报告了这一异常情况。警长敏锐地察觉到其中必有蹊跷,考虑到当时中日关系紧张,大家对日本的话题和动态都格外敏感。于是,这一情况被迅速上报至军情处。

情报科闻讯后立即采取行动,通过那位巡警找到了那名车夫。经过调查,他们确定了事发地点在北华街。经过两天的蹲守,终于发现了那名可疑乘客的踪迹,并由车夫指认确认了其身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