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章 夜谈(1 / 3)

加入书签

1936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内,即后世所称的黄埔军校办公室中,两位男士正在低声交流。

“文渊,我深思熟虑后,觉得军事情报处或许更适合你,但最终的决定还需遵循你的意愿。请务必慎重考虑。”坐在办公桌后的中年男子面容庄重,语气却透露出温和与关切。

站在他对面的青年陆文渊,脸上带着恭敬而亲切的表情回应道:“老师,我听说这次的毕业分配已经尘埃落定了。”

贺国峰点头确认了陆文渊的说法,“你的消息倒是挺灵通的。没错,本届学生将提前毕业,并全体奔赴剿共前线。这也是我推荐你去军事情报处的考量之一。”他补充道,这并不是什么军事机密,再过几日学生们都会收到通知。

然而,对于上前线与红军交锋的想法,陆文渊心中充满了挣扎和矛盾。他知道枪林弹雨的危险,更清楚子弹无情的事实。而且,前世的他是一个坚定的红党党员,怎么可能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同志呢?这完全违背了他的原则和底线。

“我完全听从老师的安排。”陆文渊挺身立正,语气坚定地说道。他微微皱眉,又补充道:“只是担心同学们会有些议论,误以为我是因为贪生怕死才不愿上前线。”

贺国峰轻轻摆了摆手,毫不在意地回应道:“你无需过多顾虑这些闲言碎语。你和他们不同,虽然外界都称黄埔军校生为天子门生,但在校长眼中,能真正记住的又有几人呢?

你是我贺国峰最器重的弟子,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你去前线冒险当炮灰。这次军事情报处的副处长黄贤生主动开口要人,对你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千万不可错过。”

陆文渊对这位黄贤生副处长并不陌生,他深知黄贤生与自己的老师贺国峰不仅是好友,更是同窗之谊。两人均属于军方中颇具影响力的派系之一,同时也是保定系的骨干成员。

所谓保定系,实际上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它主要指的是那些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军官们所组成的团体。这所学校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中国第一所正规化的陆军军校,其培养出的学生遍布大江南北,对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国民党的军队中,许多高层将领都出身于这所军校,他们的身影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而在另一所著名的军校——黄埔军校中,保定系的影子更是无处不在。这里的教官队伍中,有一半以上都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毕业生。贺国峰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仅是这些教官们的老师,更是保定系在黄埔军校中的代表人物。

这些保定系的教官们,往往会特别关注一些表现优异的学员,他们会在日常的教学和训练中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而当这些学员毕业后,他们也会不遗余力地推荐和栽培,为保定系注入新的活力,确保其在军界的影响力得以持续。

由于这些学员同时拥有黄埔军校的背景,他们在校长常凯申眼中自然也是嫡系中的嫡系。因此,他们在黄埔系和保定系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尊重,可以说是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这部分特殊的学员群体,也常常被戏称为“黄埔系中的保定系”,他们是两个派系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正所谓“朝廷有人好做官”,有了这些军中前辈的关照和支持,这些学员们在仕途上自然是顺风顺水、步步高升。他们在军队中的地位逐渐稳固,话语权也日益增强,成为了军中的重要力量。

而陆文渊作为贺国峰最为看重的弟子之一,自然也被归入了保定系的阵营之中。

“军事情报处此次再度扩编,黄贤生急需一批忠诚可靠的人才来充实队伍。然而,校长有明确的指示,新加入的成员必须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优秀学子。这样一来,他们自然只能向我们这些老战友、老同窗寻求帮助了。”贺国峰开口解释。

军事情报处的此次扩编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军方核心的特工谍报机构,它始终被常校长牢牢掌控,绝不容许任何外部势力染指。

这个部门享有特殊的地位,只效忠于最高领袖,与多年前成立的中央党务调查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然而,两者在职责上又有所区别:党务调查科主要聚焦于军事部门以外的情报安全工作,暗中打击反对派政党,特别是红党;同时,它还负责监控社会舆论和思想言论。

相比之下,军事情报处则专注于军、宪、警部门及对外情报的安全工作,尤其在军方拥有绝对的特权。这一领域一直是保定系渴望插手的势力范围。

因此,能够在这样一个关键部门成功安插进自己的人手,对于未来的势力发展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关于军事情报处里我们的实力状况,你觉得如何?”陆文渊认为有必要深入了解未来可能的工作环境。

贺国峰叹了口气,略显无奈地说:“这些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成果仍然有限。黄贤生算是其中地位最高的了,但也仅仅是几个副处长之一。这已经是校长所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