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章 那里是牛棚(1 / 2)

加入书签

“原来是这样,她们售货员都清楚,知道炒面好吃又方便,好多知青都喜欢买些回去。”

肚子饿时冲一碗,饱腹感很强。

卫宣:“她就是这么说的。”

文倩倩眼底神采略微黯淡,垂着眸子看不清神色。

只是攥紧的拳头松开,绷直的嘴角也有了弧度。

原来是这样啊。

她都不知道自己是失望多一些还是放心多一些。

文倩倩消停了,韩红霞却没消停。

她又靠近卫宣一点,眼底是忍不住的渴望“你怎么没买一点糖和糕点啊?我看你带的钱不少呢。”

卫宣眼底凌厉转瞬即逝,随后淡然道“怎么?你下乡没带钱啊?俗话说穷家富路,谁家出门不多凑一些盘缠?”

“还不知道要在这里待到什么时候呢,当然要省着点花了,不然几十块钱能撑多久啊?”

她假装大大咧咧不设防,却无形中反驳了韩红霞的话。

一,是韩红霞说谎,她没有很多钱,只有几十块。

二,她的钱是家里东拼西凑才凑到的。

言外之意就是我很穷,我家也穷,不要总盯着我。

回村这一路,卫宣一直都在观察周围的环境。

昨天走得太匆忙,又累又难受,天还黑着,她根本无心注意周边。

现在一看,她才意识到这里的贫穷,也注意到十里屯村的偏远。

从县城到十里屯,牛车需要走一个小时,前半个小时还能偶尔经过村庄,后半个小时就只有一条一米五宽,在两排大山中间蜿蜒曲折的土路。

一下雨,这条路会更难走。

十里屯村呈带状分布,进村的路在村子中间,不仅把村子一分为二,还形成了丁字路口。

知青点就在村口这条‘竖的’路上。

村子里的房子都是土坯房,房顶盖着茅草,又矮又暗还不容易打扫。

这种房子,卫宣只在网上见过。亲眼所见,特别震撼。

震感的她想去死。

她要在这里生活五六年啊!谁来救救她啊。

杨九斤把他们放在知青点就走了,临走前还给卫宣说“我让你大娘来帮你们。”

也不管卫宣张开的嘴,就利落走人。

卫宣:我刚刚就是随口说说啊,没想来真的。

可杨九斤根本不给她拒绝的机会,她只能认了。

知青点是个大院子,两扇大门正对着的就是知青们的卧室,一排茅草房,分成两大间。

右边一间是女知青的卧房,左边那间是男知青的卧房,卧房的门分别开在最左边和最右边。

男知青房门对着的是厨房,女知青房门对着的是洗澡间,都是用土胚建成的。

在房门两边各有仅容一人通过的小道,通向后面的自留地,在自留地右边墙角处的,是旱厕。

参观完知青点,卫宣总算松口气,还好厕所在房子后面,到了夏天也不至于空气中都是臭味。

上厕所男女走的是不同的路,也不怕会不方便,而且还有洗澡间,这配置,够可以了。

心里的那点抵触少了很多,她满意地去收拾行李。

把铺好的被褥卷起来,重新擦过一遍竹席,再把被褥铺好。

拍拍手上的灰尘,她摸着下巴思考,是不是应该弄个箱子?不然衣服和东西没地放。

和她有同样想法的是文倩倩,前世四五年的知青生活,她很清楚自己需要些什么。

叠好衣裳,她看向卫宣“我打算去周围转转,你们去吗?”

顺便,把该买的东西都买了。

卫宣点头“去。”

文倩倩熟悉这里,有她带路,不怕走冤枉路,可以最快买齐所有东西。

她就是知道这一点,才没在县城买箱子,小板凳,盆之类的东西。

看,现在机会不就来了么。

叫上朱继军,四人刚出知青点大门,就和一位匆匆忙忙的大娘打了个照面。

文倩倩声音柔柔,乖巧着问候“婶子好。”

卫宣侧目,这婶子是谁?竟然让我文倩倩如此对待?

她立刻跟在文倩倩后面叫人“婶子好。”

不管是谁,能让文倩倩如此对待,定然有特殊之处,跟着做准没错。

“婶子好”

“婶子”

朱继军和韩红霞也跟着打了招呼。

这让五十多岁,两边脸颊上晒出高原红的妇女格外欢喜“你们就是新来的知青?真乖。”

“我家老头子让我来带你们去村里转转,把该置办的东西都置办齐整。现在跟我走吧。”

破案了,这是村长媳妇。

怪不得文倩倩主动问人了。

几人连忙道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