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410章:苏景明小课堂!士大夫官员们的共性致命缺陷(2 / 4)

加入书签

此番糗事传遍汴京城。

一名举子心理压力过大,选择招供,承认他与另外两名举子,每人花了一千贯买下了王安石的文章。

便有可能甩开上百个名次。

赵祯自然不会反对。

“好主意,两府三司的相公们也该来听一听,莫不能让个人名节重于朝廷利益!”赵祯高声道。

此篇文章,观点丰富,论据充实,引经据典之处甚多。

这使得不愿造假的官员,只得更加爱惜自己的名声,这都是将个人名声放到最高位的表现。

包拯长呼一口气,道:“景明,你将我说服了,此案我考虑地过于周全,其实也有顾惜名声不愿得罪众举子的想法,此案,应严办速办,不过涉及科举,咱们一起向官家请示吧!”

太执拗了!

此行为不过是自私自利之举罢了。

随后,开封府开始召可疑的举子问案。

“我想借此事让全朝的士大夫官员们都明白,过于在乎个人名声乃是为官者的最大缺陷!”

片刻后。

王安石点了点头。

苏良将《全宋变法诸策论》交给了包拯,然后将皇城司亲事官周达也叫了过来,提供了昨日跟踪他之人的线索。

“这是他仕途上的一个坎儿,他若能迈过去,不再执着于做个圣人,或许成为圣人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所以拗。

苏良所请。

科举选士,重于泰山。

王安石就是对自己的要求与标准过高,太爱惜羽毛,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疏漏。

这时,包拯拱手道:“官家,让景明在临行前为众人上堂课吧!”

包拯只负责查看线索信息,然后进行推演审查。

“如果三日内未能抓到歹人或文章已确定外泄,那便将此文章分发给所有举子,尽可能保证省试的公正性。”

苏良本就是不顾及自我名声的典型,故而他讲起来,非常流畅。

“包学士说,他已派人追查绑架我的歹人,若能抓到歹人,此文章又未曾外泄,他便决定压下此事,仅仅处理涉案之人,案情对外不予公布,以免影响举子们的考试。”

效率非常高。

与此同时。

其他官员也都渐渐明白,在这种个人名声上内卷,争个高低,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啊?为……为何?”司马光一脸迷惘。

这三人绑架者,必然是死罪。

这一番言论说得包拯与司马光都傻眼了。

“介甫,你在家休息吧!我和君实将此文章送到开封府,护卫我的皇城司亲事官在昨日发现有人跟踪我,很有可能与绑架你的是同一波人,我们自会细查,你就待在家里,哪也别去,等结果出来。”

此书摊主为了挣钱,便与同伴想出了绑架官员写策论赚钱的主意,最后将目标放在了王安石的身上。

其实,欧阳修也是有拜相的想法的,只是感觉自己有污名,才没有那么努力,而今,苏良的一番话,再次激起了他的斗志。

“君实,我想将此事闹大,闹得特别大,不仅让全城皆知,还要让全宋皆知。”

苏良缓了缓,看向王安石,道:“昨晚那些歹人逼你撰写的策论可还都记得?”

作为一名士大夫官员,理应爱惜羽毛,但绝不能让其变为自身的软肋或缺陷。

垂拱殿内。

除了赵祯、三府三司的相公,奉命出巡的其他七名官员,一众台谏官、馆阁官员代表都去了。

“若能抓到凶手,而又确定此文章没有外泄,此事确实不宜宣扬出去,不然不但影响众举子的心情,而且还会导致一些无良商家售卖假文章骗人。”

司马光比王安石的家人还要了解王安石。

在他眼里。

此事发生在大多数人身上,都不会有这种过激反应。

苏良想了想,看向王安石,又问道:“包学士与你是如何商量的?”

他对个人名声太看重了。

那便只有极少数人知晓王安石是在女色的胁迫下,无奈写下《全宋变法诸策论》。

“我预计,作案者大概率已将这份《全宋变法诸策论》卖了出去,然后躲藏了起来,短时间内,恐怕无法找出真凶!”

“其一,此番掳掠官员之举,无视国法,甚是嚣张,此风不可涨,必须严办速办,不然日后必有歹人效仿。”

“当下,这些过度追求名声的官员,不但不被朝堂所恶,甚至还被很多官员当作良风美俗,甚是追崇,实在是愚昧至极,理应以此事为例,让天下官员引以为戒!”

……

司马光兴奋地说道:“包学士靠谱!”

司马光长呼一口气。

苏良的脸上也露出一抹苦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