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3章 失传的技法(2 / 2)

加入书签

直到亲眼看见陈瀚在手作木牛流马,他才隐隐回忆起这段记载。

眼下看来……

那个野小子,极有可能,具备那种逆天的天赋。

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在他身上发生的一切。

……

对于孔儒的想法,陈瀚完全不知道。

他此刻已经沉浸在了手上的修复工作之中。

五件文物,每一步操作之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同。

有一些步骤,还对操作时机有着很高的要求,就比如黏合那一步。

早了黏合剂太湿,迟了黏合剂又风干过头。

他操作起来,可谓是如履薄冰,一心五用……好在,随着复杂的阶段完成,剩下的都是细节工作,可以慢下来进行精雕细琢。

陈瀚这才松了口气。

不过依旧有一个难题挡在眼前,那就是九旒冕的藤篾。

在整个实验室里,他都没有找到相同的材料。

如果想要修复,只能将粗藤进行打磨,这就是工夫活了,很耗时间。

对着摄像头,陈瀚招了招手。

半分钟不到,沙路辉就冲了进来。

陈瀚指了指原料柜,“最细的藤条,按照九旒冕上的尺寸,辛苦帮我打磨十根。”

沙路辉一愣,旋即皱眉,“打磨之后韧度达不到,之前已经试过几次。”

“那是小事。”陈瀚头也不抬。

单靠他自己打磨,太过麻烦,但是科学院人多啊……

一人一根,节省太多时间了。

打磨藤条这种事,属于修复里面的粗活,随便抓个人都能干。

趁这个工夫,他打算对那幅古画出手了。

浸泡的时间已经差不多,软化剂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纸面不会开裂。

墨眼入微之下,他对画卷上宣纸的材质早就心中有数。

根本不用打开看,陈瀚就能判断出大致情况。

宣纸的得名源自于产地——唐代的“宣州”辖地。

当时是以青檀树皮为主要原料,打磨成浆制作而成。

韧而能润,光而不滑,薄者能坚,厚者能赋,色白如霜,久不变色,折而不伤,耐腐难蛀,这是对当时宣纸的一段描述。

而在宣纸中加入草浆为配料,则至少要到明末以后了。

至少在自己师尊的传承中,就没有关于草浆制造宣纸的记忆。

对青檀树皮所制的古宣纸修复,如今的自己要说天下第二,恐怕没人能说第一。

单说眼前这软化剂,自己在书上,就从来没有读到过类似记载。

这说明,此种古画修复法,早已失传。

就在这个时候,陈瀚动手了!

喜欢我在古玩街捡漏,开局十万倍利润捡漏,开局十万倍利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