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章 心的画面(1 / 2)

加入书签

其实这个想法在尹岚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至于怎么形成的,很难说得清楚。大概是由于她从小未曾涉猎太多地方,没有目睹太多美景,没有经历太多坎坷。或者可能是她喜欢感受多过表达,喜欢平静的湖面多过躁动的大海,喜欢花朵多过大片的草原。是一个什么样的想法,大概就是总有一天,她会在一个安静的,美好的,不受拘束的空间里,面朝着空旷的蓝天,目光所及之处有平静的湖水,有熙熙攘攘盛开的小花,要在这样的场景在做她喜欢的一切,读书,写作,思考。她的理想生活跟现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突。现实却是,她每天至少坐班工作8个小时,脑子不停的因为工作中的小事高速运转,她每天需要接送孩子上下幼儿园,需要给孩子好的教育,也不得不在工作之外不断的辅导他。尹岚也注重自己的提升,所以忙里偷闲的看书,写作,思考,不让自己的时间浪费一分一秒。

但是在疫情之后的这几年,她终于决定迈出小小的一步。当然,最根本的是因为赵宇出轨这件事情。

她曾经试图做过长长的思考。首先是来自经济的压力。她想做的事情是,要租一个院子,这个院子最好有两层,一层是进食的区域,不需要太大,20平米就够了,二层是住宿区,不需要很多房间,4个就够了。她要把院子张罗成她想要的样子,就像是当初金码大厦的那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摊位。但是想要实现的前提是,她要花费时间和金钱成本去找到这样一个合适的地方。这些弄好了之后,还要置办一些基本的工具:进食区需要咖啡机,面包机,烤箱,冰箱,很多的餐具,每天要采购原材料,最后才能提供咖啡,蛋糕,面包,还有简单的轻食;二层要的东西就更多了,洗衣机,床品,基本的家具等等,最后才能给旅客提供舒服的居住环境,她才会开始有收入。

当然,这还不够。她还要保证游游能够在这里被教育。要不只能跟孩子分开,尹岚在大理,游游和赵宇在北京,他们就会承担高昂的天伦之乐成本。所以,如果真的长待在大理,只能待到游游上小学,或者最晚最晚,三年级之前,最后还是要回到北京。到大理之后,她要将游游托管到一个有意义的机构,能够教会他一些基本的五六岁小孩应该懂得的东西,一些基本的生存技巧,一些学龄前必须要掌握的一切。基于尹岚是一个永远不放心的人,所以她会在每天夜里督促他继续学习英语,学习算术,认字,背诗,写字等等。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时间和金钱成本。

尹岚目前的工作是能让她安排好生活的,得到的薪资也是能让她生活的体面。所以放弃这些去开启一种全新的生活对尹岚和家人都是挑战,也充满未知的恐惧。

她甚至想过在忙碌的工作中见缝插针地休假,然后坐上飞机去大理,去找一些有眼缘的地方,作为游客去跟其他的游客聊天,主要是了解他们的旅游习惯以及对于住宿地点和环境的需求,跟当地人也聊天,主要是了解这一片大概是什么行情,做旅游的都是什么人,当地人都是怎么看待游客的,跟做旅游的聊天,了解他们都是怎么样知道客源的,跟民宿都是怎样的合作模式等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答案,也不是所有的答案都对自己有帮助。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所有的信息,都会跟她从网上看到的信息大相径庭,来到当地做功课真的比在网上做功课事半功倍。网上视频告诉她,小院都是美丽的,到达那里都是方便的,每个房间都是能看到海的。真正来到这里,她可能会发现,小院要经过长时间的精心料理才能呈现出好的效果,有的小院的到达方式特别曲折,很难顺利找到,房间也是参差的。这都是尹岚设想的。

当然她还需要考察很多学龄前托管机构,各有各的特点,有些会有一些入门木雕的教学,有些教小孩染布,有些在山里游学,对于学龄前的小孩,怎么玩都是有意义的。尹岚更想找到一些综合性的机构,最好是有外教,注重社交的机构。这些机构不算太贵,也大多都是针对旅居的小孩,真正的当地小孩,他们自成一套,有自己的社区,社区对应的学校。大理有很多的白族当地人,白族是一个包容性强,好奇心重的民族,所以她们渴望五湖四海的旅居者带给他们不一样的文化冲击,然后他们又会慢慢的感染和同化这些外来的人,以心甘情愿的方式。当地人也接受外来的一切,所以游客在那里看到很多的不同宗教的教堂,会在那里喝到不同口味的咖啡,大理甚至是第一个种植咖啡的城市。这个城市信奉着统一的价值观,认同这个价值观的人会生活得游刃有余,反之就会显得格格不入,这个价值观统称为“生活”,而不是现今主流的中产阶级价值观,所谓的中产阶级的“成功”。“成功”会是大家标榜着同一套评判标准和相处模式,而“生活”在大理表现的五花八门,五光十色。这些也都是尹岚设想的。

尹岚甚至研究过大理的一所特色学校,她给游游报的这次夏令营就是那个学校主办的。起初是通过公众号看了很多这个学校发的一些文章,他们的特色教育让尹岚越发的想要逃离北京,她不想变成一个每天让孩子好好学习的母亲,因为从小她自己就是被教育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