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8章 ,联姻和长安的变化(1 / 3)

加入书签

第248章,联姻和长安的变化

说完两人进入番阳城,只见城内街道宽广整洁,繁华热闹,商贾云集,民生安康,人群川流不息,这让英布感觉到,当初的长安城也不过如此。

这怎么可能,长安城有几十万人口,这番阳只有上万人口,完全是一个小县城。

英布摇摇自己的脑袋,想要把这幻觉弄掉,但他却不知道,这只是因为他一直待着蛮荒之地,忽然进入一个比较繁华的城池造成的错觉。

而后吴芮带领英布来到自己的侯府,路上英布不断向吴芮请教如何建立领地。

而这吴芮就太有经验了,在这个时代吴芮就是少有的开拓者,整个庐江郡几乎都是吴芮开拓出来的。

可以说吴芮就是为了一個种族开拓基业的英雄。

当初胡亥抄书可是也是过了一段时间的好日子,结果活铅字印刷术,一出来他们的差事就被消灭了。让胡亥吃了好一段时间的苦。

这个时代的人可能会把吴芮看成枭雄,甚至想办法打压他,但徐凡受到后世影响,非常尊重这样的吴芮,即便他没有立下多少功劳,还是把他封侯,承认他对庐江郡的统治地位。

赵里秋收完成,扶苏他们一家用牛车运载着要上缴的粮食来到戚乡。

扶苏愕然道:“法家又受到重视了。”

吴芮道:“没问题。”

扶苏却摇头道:“某只想种地。”

扶苏还是有点担心他们兄弟分开会遭受欺负,现在聚在一起抱团取暖,总归好一些。

吴芮道:“此次去长安城,带上丹儿,要是两人情投意合,某就让英布求陛下提亲。”

“终于可以休息了!”扶苏的子女听到这话,开心的跑到田边的大树下。

扶苏继续问道:“月报校整员是做什么的?”

但扶苏看到这个交给却皱起眉头道:“以前关中每石粮食的价格是30钱,现在居然还有90钱,难道大汉想要打仗,所以才大量收购粮食?”

大汉虽然定下三成税,但实际上收税是按照下田的标准来收的,每亩收3斗,徐凡当然也知道这样上田,中田就少了很多税了。

有过三巡之后,英布对吴芮道:“番阳侯,我英国缺乏粮食,想要在番阳定50万石粮食,我们英国可以用白糖交易!”

毛苹继续说道:“英布是天下英雄,的确是良配,就是不知道他会不会看上丹儿。”

托了互联网的福,上层怎么样,徐凡不知道。

扶苏不是以前那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公子了,俸禄千钱差事,在长安城可不是那么好找的,月报校整员他也没有听过。

可能是因为有法曹坐镇,徐凡当初遇到的大斗小斗事件根本没有发生,也没有后世的那些踢斗淋尖,所有人都顺顺利利的把税赋上缴完成。

扶苏和公子高拱手行礼道:“吕蔷夫请讲?”

而定下下田的标准,加上每户都有100亩土地,税收就非常简单了,几乎每户都只用上缴30石的粟米谷物或者是等价的经济作物,像丝麻都可以用来抵税。

而徐凡对吴芮的态度也影响到英布,加上加上自己开拓英~国的艰辛,有了番阳的对比,自然对吴芮更加客气了。

但底层是怎么样的情况,徐凡可是一清二楚。

而他是外番,不要说榨糖厂,连甘蔗都不敢多种,只能看着英布发财。

蒙氏道:“夫君不说这些了,我们以后过自己安稳的日子。”

吴芮对妻子非常尊重,两人的关系也非常好。

长安朝廷非常重视这次的秋收,不但高层巡视,徐凡还命令吴广派遣廷尉府所有的法曹,驻守在关中每个乡当中,只要发现不法汉吏,就直接锁拿,当然因为需要的法曹太多了,也只是在关中大部分县能做到这点。

英布在番阳休整一夜之后,他和吴芮组成船队继续往中原进发。由汉水进入宛城之后,他们的船队才换成马车,而后从武关进入关中。

胡亥满不在意道:“我才不要当农户,辛辛苦苦种点地,连吃饭都吃不饱。我在长安城找到新的差事了,月报校整员,俸禄千钱,这农活,大兄愿意干,你就自己干吧,我是不干了,我这土地也佃给你了,伱每年分我一半粮食就够了,我现在要回长安城享福。”

而在扶苏身后的是他妻子蒙氏和扶苏的三个儿女,他们也一把小镰刀,帮助自己的父母收割。

吴芮看到英布如此好学,于是把自己开拓的经验告诉英布,以自己十几年的经验为例,告诉英布怎么藏兵于民,如何兴农兴商,要大胆革除弊政,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要兴修水利,制定一系列鼓励农耕的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毛苹皱着眉头道:“怎么着急?”

但扶苏迟疑道:“只是这样一来,我等兄弟就必定要分开了。”

于是徐凡就就任命鲁舒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