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9章 又一个世界纪录,200亿元的大项目(1 / 4)

加入书签

启明星科技这几年搞过不少接待工作。
不管是世界各地的企业家来访,还是华夏的相关部门过来考察,公司内部都有一套成熟的应对流程。
这一次欧洲航天局过来,自然也是可以轻松的应对。
按部就班的完成了前面的寒暄和公司介绍资料的内容说明之后,就开始进入到了正式的交流了。
这个时候,双方说话的人不会很多。
当然了,到了讨价还价的环节,肯定不会曹阳和韦尔纳两个大佬出马,而是让下面的人去旁边的会议室好好的沟通一番。
至于大佬,那肯定就是谈一些高大上的东西。
“韦尔纳,等会我们就可以去现场从头到尾的参观启明星9号和max的生产流程。”
“不客气的说,我们的火箭生产工厂绝对是世界最先进的。”
“大部分国家的火箭工厂,都是依靠技术工人手工来生产各种零件,生产效率是比较低的。”
“但是我们的工厂最大化的使用了各种自动化设备,许多设备都是全球顶级的设备厂家南山设备专门帮忙定制的。”
“更高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确保了我们火箭的零件质量,让它的零件具备更加强大的通用性。”
“这对可回收利用火箭的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说要生产可回收利用的火箭,或者说要不断的提升可回收利用的次数,提升自动化率就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传统的火箭工厂,哪怕是拿着我们启明星9号的全套图纸数据,也是没有办法生产出跟我们一样水平的火箭出来的。”
该吹嘘的时候,绝对不能客气。
这一点,在跟欧美企业打交道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
你要是太谦虚,人家就当真以为你们公司的技术不行、质量不行了。
启明星科技已经有那么辉煌的历史,就算是吹得再厉害,大家也只会认为它是真的厉害。
“启明星科技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火箭的生产成本肯定也可以做的非常低了。”
“这方面的努力,真的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啊。”
韦尔纳也很是厉害。
你曹阳不是在那里吹嘘自己的火箭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程度很高,传统的火箭企业都比不上吗?
那我就开始旁敲侧击的跟你谈成本咯。
你现在承认自己的成本不是很高,到时候报价的时候就不好意思报的太高了吧?
毕竟韦尔纳今天带队过来就是谈论火箭发射的合作的。
欧洲宇航局那边构筑的星链卫星系统,哪怕只是覆盖欧洲地区的市场,也是至少需要几千颗卫星才能满足要求的。
如果要进一步的拓展一部分的市场的话,轻轻松松的就要超过10000颗卫星才行。
这么多的卫星需求,涉及的火箭发射需求超过100次。
哪怕是每一次的成本降低100万欧元,那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数字了。
“理论上来说,自动化程度越高,成本肯定是越低的。”
“不过由于我们的自动化生产设备都是定制的,成本比较高。”
“所以初期的生产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只有等到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慢慢的降低。”
“毕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最主要的目的其实不是降低成本,而是要提升零件的质量和通用性。”
曹阳不傻,肯定不会落到韦尔纳的圈套之中。
你跟我谈成本,我就跟你谈质量。
反正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是有道理的。
两人你来我往的交流了将近一个小时,旁边中途离开大会议室去额外谈价格的约瑟夫和赵思宇也是差不多把合作的价格给谈了一个方向性了。
到时候两边的大佬再拍板,这個合作意向差不多皆可以定下来了。
当然了,涉及这么大的合作,欧洲航天局那边也是肯定要拿回去好好的汇报一下的。
……
“伱们居然同时生产十几枚火箭?”
中午在饭堂包间请韦尔纳一行人品尝了一下羊城特色美食之后,下午直接就开始参观现场了。
一进入到启明星9号的生产车间,韦尔纳等人就满脸诧异。
作为欧洲航天局的局长,欧洲那边主要的火箭、卫星生产工厂,他都是去参观过的。
甚至对于火箭和卫星的生产工艺,他都是比较熟悉的。
他就没有在任何一家工厂里头同时看到十几枚火箭同时生产的场面。
那实在是太夸张了。
毕竟对于大部分的国家来说,一年的航天发射任务,往往也就是十几次而已。
现在启明星科技的车间里头,一口气就躺着十几枚火箭。
按照这个节奏,人家一年的产量肯定不止现在看到的十几枚了。
“我们的启明星9号虽然是可回收利用的,但是每一次的发射回收之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确保各方面的性能没有问题之后才会再一次的进行发射。”
“这个检查和检测的周期,大概是需要一个月左右。”
“有的时候个别发动机或者零件需要更换的话,周期可能会更多一些。”
“为了满足我们的发射需求,自然就需要同时拥有比较多的火箭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