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6章 史上最难就业季,南山再搞大动作(1 / 4)

加入书签

跟刘天武谈完之后,曹阳又跟华威海思的人深入交流了一下。
南山半导体在华夏半导体圈子里头,也算是彻底的出名了。
不过,就在南山半导体疯狂的挖人的时候,对于今年秋招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来说,今年却是最不友好的一年。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都取消或者削减了招聘的计划。
有些外企甚至原本都已经安排了校园宣讲会,笔试、面试都搞起来了,最终却是突然全部工作都停止了。
按照相关机构的统计,2009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有531万。
这个数据跟后世相比,可能不算很多。
但是跟过去几年相比,却是历史最高值了。
正常来说,大部分人都是需要在2008年下半年,也就是大四上学期开始找工作。
甚至从往年的情况来看,七八成的大学生在大四上学期就已经签署了三方就业协议,找到了工作,就等着毕业了。
可今年就完全不同了。
甚至是岭南理工大学这样子的985高校,学生的就业都成问题了。
当然了,岭南理工大学的学生,倒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选择没有那么多,好工作没有那么多了。
这一点,向长乐是非常有感触的。
“阿阳,今年南山集团招募的新员工多吗?”
今年1月,由原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三个学院合并而成的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如今是岭南理工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
向长乐作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院长,同时也是岭南理工大学的副校长,算是高升了。
不过,学院大了,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大了。
这个时候,向长乐这个院长,自然也是想要发挥一下自己的影响力。
毕竟,学院现在有机械制造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机械学系、汽车工程系、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系等专业系,单单大四学生的数量就有六百多人。
以后每年还会不断的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老师,您这是有什么合适的人才要推荐到南山集团来上班不?”
曹阳不傻,一听向长乐的话,就知道背后有其他的含义。
“只要是老师您看好的人才,有多少我们南山集团就要多少。”
向长乐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再说了,南山集团现在需要招募大量的员工,特别是南山半导体那边,除了挖人之外,培养自己的人才也是有着迫切的需求。
只有自己从零开始培养的人才,对公司的忠诚度才是最高的。
“这一次我可不是单独的去跟你推荐几个人,而是跟你商量一下,看看是不是今年可以适当的扩大一下应届毕业生的招聘数量。”
“不瞒你说,今年可是史上最难就业季,我们岭南理工大学还好,像是岭南工业大学、羊城大学、岭南师范大学等其他兄弟高校的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就更高了。”
“而省外其他一些经济不是那么发达的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可能会创造新低。”
向长乐这么一说,曹阳大概就明白什么意思了。
这个事情,在向长乐看来可能是在寻求南山集团的帮助。
但是对于曹阳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储备人才的时机。
今后,不管是程序猿还是材料人才,亦或是外语人才,都是南山集团非常急需的。
到时候智能网联零部件的开发,没有大量的程序猿可是不行的。
南山半导体要发展,相关的材料、微电子等专业的人才,也是不能少。
至于外语人才……
你招募了那么多海外的半导体技术研发人员,总要有一些翻译在其中起到沟通交流作用吧?
要不然没有办法充分的发挥(压榨)这些人才的能力啊。
“老师,我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忙着南山半导体的事情,还真是忘记留意这方面的事情了。”
“好在你及时提醒,我马上就在内部讨论一下,看看怎么制定一个史无前例的招聘计划出来。”
“到时候我们的第一站,就去岭南理工大学。”
不等向长乐开口求自己,曹阳就主动的说出了自己的安排。
这个结果,对方自然是非常满意。
而曹阳也是说到做到,挂完电话就把人事部的刘友梅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改一下今年的招聘计划,全集团按照校招1万人,社招1万人的规模去展开宣传,把热度搞起来,把人才吸引过来。”
曹阳一见到刘友梅,就给她释放了一个惊天大要求。
校招一万人、社招一万人!
这个规模,放眼全国也找不到几家了。
特别是在今年这个环境下,绝对找不到比南山集团招聘规模更大的企业了。
这让刘友梅一下就担心了起来。
“曹总,根据之前集团各个事业部提交汇总的招聘需求,今年校招5000人就已经足够了。”
“社招的话,如果不是南山半导体最近有额外需求,也是有个两三千人就够了。”
“现在几乎是翻一倍的招聘规模,到时候会给集团的人力成本带来不小的影响呢。”
作为人事部部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