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2章 造车这个话题,慢慢的浮现出来(1 / 3)

加入书签

主机厂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没有一个绝对的说法。
更多的时候,双方的合作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不过,整体来说,肯定是甲方会更加强势,更加有主动权。
但是在比亚迪跟南山的合作过程当中,局面又更加有所不同。
也就难怪梁传庆会有疑问。
“南山如果真的造车,确实有可能造的比我们好。”
王福没有因为这个话不中听,就不在那里狡辩。
“不过我不觉得南山在未来五年内会考虑造车。”
“他们现在的变速箱业务已经进入正轨,其他零件也打开了市场。”
“可以说,零部件业务是南山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如果他们选择进入到整车制造领域,先不说能不能起的成功,单单失去的东西就不是现在的南山可以接受的。”
“你想一下,如果南山真的造车了,那么我们还会从他们那里购买发动机和变速箱吗?”
“长城也好,长安也好,他们会继续选择跟南山深度合作吗?”
“除了少部分的零件,南山qcd水平远超同行,大家可能不会放弃。”
“大部分的零件,只要能找到其他的类似厂家,恐怕大家都会选择找其他厂家合作。”
“毕竟,一旦南山选择了造车,各个整车企业就会对他有非常深的忌惮心。”
“特别是他们车型跟各个车企的车型产生了竞争关系的时候,这种忌惮心就会更加严重。”
王福这么一分析,梁传庆忍不住点了点头。
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
但是万一人家南山的零部件,真的qcd都比行业内其他厂家强呢?
到时候大家是放弃还是不放弃?
当然了,他不会直接这样子问。
而是换了一种问法,道:“王总,从道理上来说,确实是这个样子。但是爱信和电装也是丰田汽车旗下的产业,可是不管是福特和通用,还是本田,都跟爱信或者电装有比较深的业务往来。”
“万一将来南山也能跟爱信或者电装一样的话,岂不是也会考虑造车?”
虽然梁传庆觉得南山不大可能做到电装这样子的规模。
但是南山的发展势头,是谁都能够看出来的。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那种规模,零部件产业的利润就足够他们活的很好了,其实做不做汽车,意义不是那么的大。”
“再说了,哪怕是到了那一步,那都是好几年以后的事情了。”
“到时候比亚迪自己的发动机和变速箱,肯定也是已经研发出来了。”
“我们有更多的选择去面对将来的局面。”
王福这么一说,梁传庆自然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要不然就变成单纯的找茬了。
“那我这段时间跟他们保持密切的沟通,一旦出现问题,及时的商讨新方案。”
……
当比亚迪的人在讨论着今天会议的事情的时候,南山内部在王福他们离开之后,也立马召开了一个会议。
这个时候,不管是纪华还是潘金兴,亦或是曾婷婷和罗红星,提问题可就直接很多了。
毕竟要是不把问题及时提出来,到时候大老板拍板了要往下推,中间再出大问题,就要有人出来背锅了。
“曹总,我们公司现在还缺少一个精通发动机研发的技术专家,没有办法统筹整体的开发,这个问题需要尽快的解决才行。”
纪华这辈子都是在研究变速箱。
虽然因为跟发动机匹配的原因,他对发动机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肯定没有到能够主持发动机项目研发的程度。
“确实是需要一个人统筹大局,要不然方方面面需要协调的人非常多,推进效率会很低。”
潘金兴虽然知道发动机研发项目跟他关系不大,但是作为公司副总,同时有是设变中心负责人,他还是非常关系发动机项目的。
“国内各个企业在发动机研究方面,积累的经验都比较少。”
“要找一个能够领导我们全新项目的专家出来,恐怕没那么容易。”
人事总务部部长刘友梅这个时候也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到时候招聘的事情,肯定是要她来负责的。
但是这种精准的专家招聘,如果没有人推荐,又没有猎头合作的话,是非常难搞的。
“我倒是认识一些福特汽车那边搞发动机研发的人员,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华人。”
“不过精通发动机整体设计的恐怕不是很多,人家更多的只是参与到发动机的整体测试和个别零件开发。”
罗红星作为从福特汽车挖过来的生产副总,给出了自己的一天提议。
以南山现在的实力,挖人的代价也勉强可以承受。
哪怕是从美利坚挖人。
当然了,个别专家用得起。
全部员工都那么高薪酬的话,肯定是支撑不下去的。
“罗总,你可以先跟你认识的那些专家联系一下,看看对方有没有意愿过来。”
“另外刘部长那边也想办法跟航天三菱和东安动力这些公司的一些管理人员联系一下,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才。”
“我们不一定就要找发动机研发的专家,精通发动机的组装和测试的专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