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3章 这会不会成为南山的黑历史?(1 / 2)

加入书签

南山技术有限公司拿下了超过2个亿的压机订单。
放在整个华夏,这是很小的事情。
但是放在压机行业,这事影响还是挺大的。
本来汽车零部件的冲压就是一个比较小众的领域。
现在南山获得了东瀛企业的压机订单,更是小众中的小众。
不管是原本已经在采用南山压机的春城冲压,还是准备采用的春城四环厂和西风模冲,大家对南山压机的态度都有明显的变化。
甚至就连一些欧美系的供应商,也开始找南山询价了。
这让潘金兴是既高兴又发愁。
高兴就不用说了,发愁的是他负责的机床业务,还没有一款可以量产的产品。
别看现在主要是为南山的模具中心准备各种设备,其实要满足这些设备需求,一点也不简单。
作为加工车身骨骼件的模具,结构是比较复杂的。
对面精度和孔精度的要求也比较高。
这就意味着模具的加工过程中,有大量的磨、铣、切、钻、线切割等业务。
需要的设备数量一点也不少。
哪怕是之前迫于无奈,各种设备已经高价订购了一套国际巨头的产品,能够解决燃眉之急。
但是如果其他的设备不能按时到位的话,模具中心的产能也是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的。
到时候看着一堆的订单不能完成,钱挣不到不说,还坏了口碑。
这是全公司上下都不能接受的局面。
“曹总,模具中心需要的各种设备种类和参数要求已经非常明确了,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赶在明年中之前完成这些机床的研制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如果只是单纯的购买一些零件组装起来,那么问题不是很大。”
“关键是这些设备的精度达不到要求的话,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在自主研发的同时,也不能完全放弃外部订购。”
潘金兴很不想说这样子的话。
但是作为一名技术专家,他要尊重事实。
目前南山投入了许多资源在设备中心,但是短时间内要出成绩,他觉得还是很有压力的。
如果是集中精力搞一款铣床或者磨床,那么肯定没什么问题。
但是这些设备全部都要自主研发,那个难度就完全不一样了。
就像是后世的芯片设备,如果你只是想要攻克其中的几台设备,那问题不大。
可是你想要攻克全工序的所有设备,那就跟登天一样了。
“老潘,需要什么条件才有可能在明年中完成模具中心的所有设备的研制呢?”
曹阳这话表达出来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
设备要自研,有困难可以提出来,他去想办法克服。
当然了,为了减轻潘金兴的压力,免得他认为自己在瞎搞,这几天他也准备在设备中心跟大家一起好好的“研究”一下难度比较高的铣床和磨床。
到时候先搞出一两台设备出来,让大家看到希望。
“真的要搞的话,那就需要足够的人手,然后就照着订购回来的那些厂家的设备搞复制开发。”
“这样子可以大大的降低开发难度,只需要确保零件达到精度要求,攻克控制系统就可以了。”
“但是这么一来,这些设备肯定就没有办法对外售卖,只能自己内部使用了。”
“否则人家要告我们,就不是斯凯孚那样子小打小闹,虎头蛇尾了。”
华夏的机床产业,就是从复制开发毛子的机床开始的。
十八罗汉厂也都是当初毛子援助建设的。
作为沈一机床厂曾经的副总工,潘金兴对于复制开发显然还是很有经验的。
事实上,复制开发,或者直接就是抄袭,这条道路是许多国家都走过的。
当初德意志人的各种设备,就是抄袭了英国人的。
“madeingermany”在当年曾经是一个带有侮辱性色彩的符号。
东瀛人也是依靠抄袭西方国家的设备才实现了工业化。
只不过人家度过了抄袭和复制开发的阶段之后,就开始走上了自主开发的道路。
做大做强之后,大家慢慢的就忘记了他们曾经的黑历史。
“也可以。”
“就在我们第一批订购的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能够改善的地方我们就改善。”
“模具中心在未来几年还需要大量的设备,刚开始我们自己内部的需求就能支撑设备中心继续发展下去。”
“等到明年工业园投产之后,再开始研究第二代的产品。”
曹阳思考了一下,同意了潘金兴的提议。
反正到时候这一批设备不对外出售,模具中心也不允许人拍照,人家就算是有怀疑,也没有证据。
至于这样子会不会影响南山的声誉,曹阳不是很担心。
只要后面有更优秀的产品出来,大家很快就把之前的东西给忘记了。
看看后世火爆的比亚迪,就能感受到这一些了。
当年f3跟丰田的花冠几乎一模一样,f6号称五折的雅阁。
但是到了后面,只要产品力上来了,这事就算是翻篇了。
就像是现在的德意志制造,还有谁会觉得那是低端和抄袭的代名词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