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5章 朝堂里的大清洗(1 / 2)

加入书签

这些消息都指向皇帝的两个外戚权柄很重的兄弟。

皇帝恨得牙根紧咬,他登基时一路坎坷,源头就在这两个皇子身上。

四王爷和九王爷。

这两个王爷外家都很有势力和实力,连皇帝都忌惮,不敢轻易拿他们开刀,害怕引起过大的动荡来,破坏了百姓们难得的平静生活。

四王爷的娘舅家是文豪世家,朝廷内外数不尽的读书人都是他们的门生。

因为他家藏书最多,最全。

他家出来的文豪大家也是最多,对读书人影响深远。

他家的藏书楼里面的珍贵藏书,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那个藏书楼的影响汇集了几代人后,到如今已经是遍布天下。

读书人是朝廷的根基,所以明知四王爷做了很多不合规矩的事情,有他的外家护着,皇上也只能咬牙认了。

一次又一次,不想赦免他却又不得不赦免。

如今他竟然敢对朝臣勋贵动手,一定是有什么要遮掩,这个要遮掩的事情一定比杀勋贵的罪名更大。

这些都可以猜测出来。

那么一定是对自己的王朝长治久安的危害最大。

所以,这几天密探被派出一拨又一拨,除了已经出任务的,几乎就倾巢而出了。

他倒想看看,这个皇兄还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惊喜?

只要他作死,犯的罪足够大,那么也就可以拿在朝堂来说,看那些自认为是圣人之后的读书人还会不会袒护他。

东山王是老十二,是父皇活下来的最小的皇子,如果他失踪或者不幸死了……

如果真的是四皇兄动的手,那么就可以给他直接定罪了。

哪怕东山王不得父皇生前时的喜欢,那他也是皇子,身份尊贵,皇家族亲们也会支持自己的。

老九历来就和老四搅在一起,他甘愿做老四的马前卒,做他手中的刀,那么这次就一起料理了吧。

老九的母家几个舅兄在朝中做官的口碑还不错,那么可以先分化瓦解他的势力。

皇帝要人把最近要奔赴遥远的地方公务整理出来,分别摊派给一些与四王爷和九王爷交集比较深的官员,把他们都调出京都公干。

理由光明正大,不怕他们不去,只要是不去的就立即裁撤了他的官位,不给朝廷干活还做什么官呢。

最终让老四和老九身边无可用之人,斩断了他们的左膀右臂。

谁让他们先对自己下手的。

皇帝唇边露出一个冷笑,难怪说:皇帝最后都是孤家寡人呢!

亲兄弟向你捅刀子,那才是真的疼啊!

京都一时间风声鹤唳,两个王府被围,抄家的官兵在书房找到了一些有用的书信。

许多官员落马,菜市口又被鲜血浸染了一回。

这次可都是贵人们的鲜血。

所有人再见到皇帝,大气都不敢出!

这位君王,看上去很和善,但涉及底线,无论是谁都砍起脑袋没商量。

听说几个皇亲国戚去求情,都被罚了庭杖,打得鲜血淋淋被抬回来的。

这谁还敢求情?

这明摆着是真的动了杀心。

皇帝很生气,一群混账!

猪油蒙了心了!

那两个罪王是要颠覆自己的王朝,这样的事情他们还敢来求情?

找死呢!

要不是皇后亲自来苦苦哀求,非打死他们不可!

即便如此,也不解气!

随后就命令吏部把求情的人,都免了官身!

看不清形似的人,哪有脸来做他朝廷的官。

几个勋贵纷纷受挫,再不敢冒头。

皇帝派出禁卫军寻找东山王,

几日后,接到了东山王身边人都死了确切的消息。

那些护卫,暗卫还有影子,都被找到了。

他们的尸体已经被运回京都刑部,交由刑部勘验正身。

皇帝非常担心自己这个最小的弟弟,他已经杳无音信这么久了,不知是否活着?

好在有吉安陈熙转送来的信件,看见了一丝他还活着的线索。

可是,他为什么不告诉自己的位置?

难道是还没脱离危险?

还是条件不允许?

信件上虽然字迹不是东山王的,但是这个图腾只有东山王和皇帝知道。

那么,东山王应该是活着,只不过是受了重伤,伤到已经不能写字的地步?

那是很严重了。

还是说,东山王被困,身不由己了?

皇帝下了严令:必须要找到东山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命人在吉安挨家挨户的搜,势必要把他带回京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