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乔子桐的信(1 / 2)

加入书签

师小仙抬头。李辰安正好也向她看了过来。他没有注意师小仙眼神微微一闪,一抹疑惑这色在这一闪之间敛去——她没有看出李辰安的境界!这基本上只有两种可能。其一是李辰安根本就没有境界。其二……当然是李辰安的境界在她之上!她已是一境中阶,已是年轻一辈中最优秀的存在。她不相信李辰安能够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将武功练得比她还要高。那么这家伙就是根本没有武功。也是,他已经是皇帝了,白天日理万机,夜里……身边还带着五个据说如花似玉的姑娘,他哪里有时间能够潜心去练武李辰安看着师小仙也颇为惊讶,因为他的记忆很好,他确信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姑娘。不念和尚这时回头,“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贫僧可没有欺骗仙儿姑娘!”李辰安走了过去,坐在了一旁,看向了不念和尚,笑道:“原来她就是你口中念念不忘的仙儿姑娘”“正是!”李辰安看向了师小仙,这姑娘看上去十六七岁,摸样儿生得还算是精致,只是皮肤略显黝黑,却也有一种野性之美。“这个和尚不太正经。”“你找我有事”师小仙还没来得及说话,不念和尚急了:“贫僧哪里不正经了”“仙儿,你千万别信他,他这个皇帝才真的不正经!”师小仙看着不念和尚急红了脸,不知为何心里竟然有些慌乱。这样的慌乱是在面对她的师兄们的时候所没有的。在三个师兄的面前,她从来都像个妹妹一样,只是关心着他们的伤势,关心着他们的武功,甚至现在还关心他们有没有找到心仪的姑娘。这样的关心也发乎于心,却从未让她感觉到慌乱。她咬了咬嘴唇,瞅了一眼不念和尚:“你急什么”她又看向了李辰安,从怀中取出了一封信:“不是我找你有事,而是……乔子桐乔先生让我带一封信给你。”听到这话,李辰安颇为惊诧。这个至今未曾谋面的爹,他总算是想起写一封信来了。取出信封里的信展开,李辰安的眉头便微微的皱了起来。“吾儿辰安,花费了归园数亿两银子,越国终于乱局已成。这一切原本在计划之中,但为父却颇为不安。倒不是因为越国即将出现的生灵涂炭,而是……为父欺骗了晗月公主。她是一个善良的、简单的姑娘。但为父为了你宁国之利益,终究还是利用了她。让小仙送这封信给你是希望不要引起你的误会,对于晗月公主,为父是喜欢的,她对你一往情深,迟早会成为你的女人。为了弥补为父对她的利用,这些日子为父细思良久,还是决定让她去了神策军。她会带着神策军归来,恰在二月的时候,得到你与她所交易的那些武器装备。她会率领神策军平定越国之乱……比如消灭禅宗,还有刀山。有可靠消息说荒人已厉兵秣马,大致也会在二月顺离江至越国,这便有些麻烦。为父并不希望越国被打得太烂,也不希望死过多的人。毕竟将来的越国也是你的。所以,为父希望你能雪中送炭。在晗月公主最困难的时候帮她一把,如此,她会对你感激在心,越国的百姓也会对你感恩戴德。这对你将来接收越国有极大的好处。帮助越国的同时,将荒人的主力消灭在越国的土地上,亦能抑制荒人的发展,让他们在短时间里无法对宁国用兵。一箭三雕,为父希望你能权衡利弊,用最小的代价去取得最大的利益。当然,最终如何取舍在于你。对了,送信来的这个姑娘是暗夜卫四大高手之一,她叫师小仙,她的父亲还是越国的大宗师师旷。你是皇帝,多一个高手在身边不是什么坏事,还能得到一个大宗师的岳父,为父觉得这似乎也没啥坏处。其余……似乎并无大事。为父在越国安好,你母亲亦安好。只是你母亲总是会念起你,想要抱抱孙子,这是一件大事,关乎着乔家之后,亦关乎着社稷传承。你母亲已离开越国返回吴国,因为吴国也有一笔大生意需要她亲自去处理。大致就这样吧。越国的风景也不错,为父就在越国等你!”李辰安收起了信。面色并不严肃,心里也已做了决定——当然,对于这位师小仙师姑娘他断然是不会去如乔子桐所愿的。不念小和尚可是将小仙儿当成了他心里的佛!在怡红楼才毁了不念和尚一尊佛,这若是再来一家伙……似乎也没什么,可自己与她实无感情。李辰安也并不在意师小仙和她那个大宗师的父亲。他之所想,倒是越国的这件事。结合皇城司送回来的关于越国的情报看来,乔子桐说的并没有错。他的建议也没有任何坏处。若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越国,这不仅仅是他作为皇帝的一个天大的功绩,这更有利于将来全盘商业的布局。只是他不知道乔子桐为什么要不遗余力的去做这件事。在他原本所想,是通过三五年的时间,让宁国的商业发展起来,让宁国的国力强大起来,而后再用商业的手段去击溃越国的经济,同样是以最小的代价吞并越国。但现在乔子桐乱了越国,算是缩短了这一计划的进程,而宁国需要付出的……有烟花,有震天雷,有红衣大炮,还有火器局正在捣鼓的火枪。这些玩意儿都不贵。至于派大军入越国,李辰安并不愿意。因为那会消耗大量的粮草,而现在的宁国国库并没有充盈起来。但派一支精锐部队入越国是可行的。比如……宁武卒!而今在荒国有四支队伍。玄甲营、宁武卒、御风卫还有鬼影军。也不知道他们乱了荒国没有,救出了王正金钟了没有。李辰安起身,站在了门口,望着外面的浓雾。烟花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