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章(1 / 2)

加入书签

在宫殿的深处,王菱独自坐在华丽的殿室内,四周的陈设尽显皇家气派,但此刻,她的心却如被云雾笼罩般迷茫。她凝视着前方,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而又复杂的光芒,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事情。

她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有节奏的声响,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动作。她的眉头紧锁,仿佛在权衡着各种利弊得失。她的脸庞虽然精致美丽,但此刻却带着几分忧虑和决然。

宫殿内的气氛显得异常肃静,只有偶尔传来的风声和远处传来的宫人细语声。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王菱的身上,给她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但她的心中却感觉不到一丝温暖。

她回想起自己与李隆基的过往,那些曾经甜蜜的时光如今已经变得遥不可及。她知道,李隆基对她已经没有了任何感情,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她的命运将会十分堪忧。她不想重蹈覆辙,不想再次经历原主被废、亲兄长被杀的厄运。

于是,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手一搏,帮助安乐公主登基为女帝。她知道这是一条充满未知和危险的道路,但她已经没有了退路。她一旦踏上了这条路,便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

然而,她也深知在古代封建王朝中,想做女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需要面对无数的困难和挑战,甚至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想到这儿,王菱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王菱坐在寂静的宫殿深处,思绪如潮水般翻涌。她回想起了李隆基登基后的岁月,那段辉煌与衰败交织的历史。她沉思着,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她想起了李隆基的所作所为,那些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黯淡。李隆基,曾是一代明君,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繁荣。然而,在他晚年,却听信武惠妃的谗言,废杀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这无疑是唐朝政治的一次巨大震动。而后,他又任命李林甫为相,这位权臣的独断专行,让朝政日益黑暗。更为糟糕的是,他对杨贵妃和杨国忠的过度宠幸,不仅耗费了大量国帑,更让朝政陷入了混乱之中,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王菱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忧虑。她意识到,李隆基的所作所为已经为唐朝埋下了覆灭的伏笔。她不愿看到这样的历史重演,更不愿让安乐公主陷入同样的困境。于是,她坚定了自己的决心,要尽自己所能,辅佐安乐公主,让唐朝能够走向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她明白,自己无法让安乐公主达到李隆基开元盛世的水平,但她相信,只要能够避免李隆基晚年的错误,唐朝就能够拥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她深知,没有安史之乱、没有藩镇割据、没有五代十国,唐朝就能够保持稳定与繁荣。即便在最不济的情况下,唐朝末年爆发农民起义,然后进入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新王朝,那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

王菱深吸了一口气,她的目光变得更加坚定。她知道,这条道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她愿意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安乐公主、为唐朝的未来而奋斗。她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念,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她前进的步伐。

于是,王菱站起身来,她的身影在宫殿的深处显得格外坚定。她知道,自己将踏上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她将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决心和智慧。在未来的岁月里,她将成为安乐公主最坚实的后盾,共同书写唐朝新的辉煌篇章。

夜色渐深,窗外的月光洒在王菱的脸上,映出她坚定的眼神。她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那轮明亮的月亮,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她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和兄长,那些曾经一起忠心于李隆基的日子,仿佛就在昨日。

然而,现实却让她感到心寒。她回想起李隆基后期的所作所为,那些废杀太子、任用奸臣、宠幸贵妃的种种劣迹,让她对李隆基感到失望透顶。她不禁想,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又将如何?

王菱深吸了一口气,做出了最后的决定,要帮助安乐公主成为第三代女帝。她知道,此事事关重大,必须回家与父亲和兄长商议。

夜已深,王菱回到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她感到身心疲惫,但心中却充满了希望和决心。她闭上眼睛,渐渐进入了梦乡。

夜幕降临,殿外的风如狂野的巨兽般肆虐,它咆哮着,将周围的寂静瞬间撕裂。风卷起了阵阵沙尘,将远处的景物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树枝在风中摇曳生姿,仿佛在为这狂风的舞蹈伴奏。

呼啸的风声穿透了宫殿的厚重墙壁,带来了阵阵寒意。它吹过殿前的石阶,带起一片尘埃,仿佛在为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动。那些平日里安静的宫灯,在风的吹拂下也摇曳不定,发出微弱而朦胧的光芒。

风势愈发猛烈,它如同无数把锐利的刀刃,切割着空气,发出尖锐的呼啸声。在这风中,仿佛可以听到大自然的愤怒和咆哮,让人不寒而栗。远处的天空也被这狂风搅得一片混沌,星星和月亮都隐去了踪迹,只剩下这无尽的黑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