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3章 脱胎换骨,即战力的提升!(1 / 3)

加入书签

“江辰这孩子打小就聪明,他学习成绩特别好,平时也很乐于助人……”

面对记者的采访,村民们也是极尽赞美之词。

“我呀,我是他二叔,从小看着这孩子长大的!你们还不知道吧,小辰还是大学生呢!”

“大学生?!”这下就连采访的记者也忍不住惊讶起来。

“是啊,听说还是什么九什么五来这……”

“九八五?!”

“对对对,就是九八五!”

“那您知道是哪个大学的吗?”

记者立刻意识到,这绝对是一个大爆点,连忙追问道。

“好像是叫什么西什么业大学,对,工业大学,就是这个名字,听着好像挺普通的,这年头不都流行什么网什么机吗,这个大学怎么样啊。”

要不是知道眼前这个村民真的对此一无所知,记者都要以为这家伙是在故意凡尔赛了。

不,现在还没有凡尔赛这词,应该是装逼才对。

记者挤出一丝僵硬的笑容,回复道:“呵呵,您说的是西北工业大学吧,这个学校还行,还行……”

除了江辰这位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二叔外,一些平日里不怎么来往,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戚朋友也都一窝蜂围了过来。

有幸被采访的人,笑得是一个比一个开心,夸起江辰来更是毫不客气,什么话都能说得出口,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些人跟他家的关系有多好呢。

还真是应了那句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虽然一个二等功不会让江家富裕多少,但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二等功意味着什么,即便不知道也有其他人帮忙科普,村子里当兵的人家可不少。

现在的社会就是如此现实,只要你表现的稍微有点价值,就会有无数人围过来吹捧巴结你。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没准什么时候就用到了呢。

只是,这些人的脸皮也着实够厚,江辰考上大学的时候,一个个走路都恨不得躲着走,生怕撞到问他们借钱。

现在反倒是不请自来,一个个热情的恨不得把家底都掏出来。

不怪他们如此现实,实在是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

以前,一个村出个大学生,村民们那叫一个大方。

借钱?

小事,只要孩子考上大学,整个村砸锅卖铁都得送他去上学。

当时的大学生还包分配,上学后甚至还有工资补助可以拿,村民们也不怕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

可是,等包分配的时代过去,村里再有人考上大学,其实也就是普通大专的水平,大家依旧像往常一样借钱送孩子去学校。

然后……

这时候的大学生已经不再吃香,毕业后能养活自己不跟家里伸手要钱就算不错了,那还有钱还给别人啊。

有良心的,还会惦记着这件事,过上几年经济宽裕了,想起来还会把村民的钱还上。

可这时候钱的价值,哪里能跟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相比啊!

更有甚者,直接就选择不回来了,村民借出去的钱也就跟着打了水漂。

久而久之大家自然就不愿意再借钱出去了。

这其实也算是一种投资,大学生没有以前的光环加持,自然也就没有了投资的价值。

除非是清北这种全国知名的名校,不然,就像江辰一样,人家知道你考上大学,连走路都不敢路过你家门口,生怕被拉住借钱。

至于助学贷款……

农村人又有几个懂这玩意,就算知道一些,也得考虑一下还不还得起。

这也是当初老爷子提出送江辰去部队时,江父江母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就答应的原因。

无他,都是穷闹的。

……

一个二等功,让江辰老家热闹的同时,也让他在网络上小火了一把。

x县本地的电视台报道了送牌匾的全过程,军报上紧接着也做了宣传,网络上的报道自然少不了。

一个刚到部队不足一月的新兵,还是个大学生兵就拿到二等功。

这在和平年代,不说后无来者,那也是前无古人啊。

怎么可能不引人关注。

不过,外面再怎么热闹,也跟如今的江辰没什么关系。

每天训练照旧,而且,随着时间越往后移,江辰等新兵的训练任务也愈发繁重。

队列、体能、战术、手榴弹投掷等等,轮番上场,达不到考核标准就得加练。

每天晚上晚点名之后,回宿舍还得再折腾一会儿。

有时候熄灯号吹响,新兵们都还得摸着黑加练。

上一个月,新兵们还能保证十点熄灯后准时上床睡觉,现在最早也得十点半以后,有时候甚至会拖到十一点。

没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