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3章 围炉而坐,刘备论讨董事(1 / 3)

加入书签

第113章围炉而坐,刘备论讨董事

陶谦会顾及臧霸在开阳一带的势力而选择忍让,但郑平却不会在意。

以青州目前的力量,会因为粮道补给困难而难以远征董卓,但要就近打个臧霸,却是易如反掌。

这群离开了泰山、没了山林险阻的泰山贼,想以开阳城阻挡刘备的青州大军,不亚于螳臂当车。

刘备给臧霸面子,称呼臧霸一声臧帅。

不给臧霸面子,直接就遣兵揍臧霸了。

更何况,屈人之兵不一定非得征战。

如今刘备跟陶谦商议了将青州十万饥民安置在东海国一事,这明眼人都知道刘备跟陶谦已经结盟了。

在利弊的取舍上,陶谦一定是优先支持刘备,而不是支持一个听调不听宣的臧霸。

在青州刺史和徐州刺史的夹缝中苟存的臧霸,要么拼死一搏,要么就得认怂。

郑平的强硬态度,令臧霸的信使有些畏惧。

奉命来送信,信使也是得了臧霸和孙观的嘱咐,要观察下刘备的态度的。

结果,信使连刘备的面都没见到!

刘备跟陈登畅谈了一个时辰,若非陈登避免引起陶谦的误会要返回郯城,刘备甚至都想邀请陈登同榻、抵足而眠了。

“陈元龙豪迈之士,文韬武略亦是当世少有,恨不能早遇啊。”将陈登送离驿馆,刘备立在门前久久不愿回屋。

这趟阳都城之行,刘备感慨良多。

先是途中遇到了诸葛瑾,随后入阳都城跟陶谦签署了将十万饥民安置在东海国的协议、同时得到了琅琊国北部县乡的治理权,中途再入诸葛家见到了少年奇才诸葛亮,回到驿馆又遇到了陈登这样的才俊之士。

这让刘备不由有些感叹。

青徐之地,贤才俊杰何其多啊!

见状,郑平知道刘备的惜才之心又来了,轻笑劝慰:“使君,元龙兄世居下邳,如今又是徐州的典农校尉,今后还有很多的机会可以畅谈的。”

“倒是开阳城的臧霸,遣信使表达了善意。”郑平将书简递给刘备:“但我已让臧霸的信使回去传口信,若臧霸真有诚意,理当来趟阳都城。”

刘备扫了一眼书简,微微有些担心:“显谋,这臧霸是开阳一霸,我等态度如此强硬,会不会影响南下乡民的安危。”

毕竟这南下东海国是需要经过开阳县的,刘备也担心臧霸会因为刘备的强硬态度而牵连到南下的乡民。

“无妨!”郑平轻笑惬意:“臧霸若敢无礼,那就趁机灭了臧霸,取其钱粮赈济乡民。这等贼寇出身的,虽然作战骁勇,但并不难破。”

“相较于臧霸,使君更应着眼于年后之事。”

刘备邀郑平返回屋内,围炉烤火。

“显谋指的年后之事,且具体说说。”刘备对着手掌哈了哈气,然后凑近火炉张开十指取暖。

郑平亦是将双手凑近火炉,轻言道:“陶使君安置这十万乡民后,青州的压力会减轻不少。”

“青州的黄巾除东莱郡的管承外,皆已荡灭,卢尚书和孔叔父素有勤王靖难之意,来年定然会向使君提出出兵长安一事。”

刘备微微蹙眉:“显谋,不是我不想出兵长安,只是这青州赈济乡民的钱粮尚且不足,哪有多余的钱粮去勤王靖难啊?”

“董卓并非易与之辈,这出兵长安短则三月,长则半年,我虽有心,但却无力啊。”

“可若不出兵,恐怕会寒了卢师的心。”

若有足够的钱粮,刘备也想起兵勤王。

天子尚在长安受难,身为汉室宗亲、青州刺史,又岂能不勤王靖难?

但可惜,以青州到长安的距离,这中途的补给但凡出点儿差错,都可能全军覆没。

刘备顿时陷入纠结之中。

郑平淡然一笑:“有一个备用方案,使君可以斟酌。”

刘备直起了身子,语气中多了三分惊喜:“显谋且细说。”

郑平起身踱步,指向洛阳方向:“董卓自迁天子百官入长安后,留朱儁守洛阳。此人虽然屈从于董卓,但亦是刚烈之人,又跟卢尚书交情匪浅。”

“南阳有消息,后将军袁术有意再讨董卓,表孙坚为破虏将军屯兵鲁阳。”

“使君可让卢尚书去信给朱儁,让其结连陈留太守张邈和东郡太守王肱,相约讨董,希望他们能准备二次讨董的钱粮。”

“兖州的钱粮既然不肯运到青州,倒不如将其花在勤王靖难的国事上,如此也能暂时避免因刘岱杀乔瑁而可能引起的兖州动乱。”

“若事成,使君可令卢尚书挂帅、云长为副,起兵去洛阳会盟。”

“如此,既不会影响青州赈济乡民一事,也能了却卢尚书的心中烦忧。”

刘备也站了起来,搓着手踱步取暖。

良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