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23章 矿产动工(1 / 2)

加入书签

采石工作虽然凶险劳累,但百姓们自能算得清一笔明账。

县衙定的是每月薪酬二两纹银,再外加一天三顿饱饭,又无年龄限制,若是一家四口齐上阵,每月便能得纹银八两,一年就是九十六两,这在当下可算是一份了不得的收入。

要知道江流县人多地贫,两万余户百姓的平均年收入也仅有区区十余两,堪堪刚够一年四季的吃喝用度,若是哪家再有个婚丧嫁娶,那日子过的就得捉襟见肘。

而今只要上山采石,孩子和老人也能算入劳力,不仅能跟着填饱肚囊,而且还能多赚一份不菲的薪酬,如此好的美事,怎会不让人趋之若鹜。

县衙也详细算过了支出,粗略估计每年大约需耗费六十余万两纹银,这幸赖南荣府的私藏颇丰,充公后已为县衙资金,各类金银玉器和古玩字画能折合纹银三四百万两之巨,足可以顶江流县五、六年内之所需。

唐小芊拨弄着算盘珠子,感觉心在滴血。

陈三两劝道:“小芊,莫要小气,钱财乃是身外之物,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可方尽钱之本分!”

“公子,您说的轻巧,这可是三四百万两银子啊,若是您说的那天青玉卖不出好价格,咱这钱可就全打了水漂呀。”

陈三两哈哈一笑,不予反驳。

几日时间,县衙六房也组建完备,吏、户、礼、兵、刑、工各司其职,江流县衙正式渐入正轨。

首屈一指的便是工房新任司吏,简拔于玉石匠人,敬称“王刻刀”,本次开采青云山之重任,将是他履任的主要工作。

户房掌管着县内赋税、财政等事宜,采石工一日三餐的采购和薪酬发放,将由新任司吏“金香玉”来全权负责。

刑房司吏暂时接管审案之职,负责处理县里的民事纠纷。

吏房负责纪检监察,并兼任着工地的安保工作。

礼房主抓文化教育,兴建学堂将是下一步的日程。

兵房则是另有任务,新任司吏是位解甲归田的老兵,将择优挑选适龄青壮组建巡检司,初步预计招募一千士兵,就足可以守护江流县的安宁。

又因招募的采石工人数越来越多,为了便捷统筹管理,陈三两更是创新的启用军队编制来指挥调动。

即:五人为一队,十队为一旗,十旗为一营,十营为一卫,并各设队长、旗长、营长、卫长等若干名,每旗又另设“火头军”一个,专职烹做一日三餐。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黄道吉日!

……

八月初六,立秋,大吉。

青云山麓下,战鼓雷动,旌旗飘展,足足一万五千余名采石工,陆续浩浩荡荡地汇聚而来。

他们或背着锄头,或挑着扁担,或提着编篮,或握着锤凿,有说有笑的呈矩形方阵,看着既轻松写意又规矩严明。

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正是开山采石的好时节。

一张供桌,几碟小菜,敬香,烧纸,虔诚拜祭,愿上达天听,下及幽冥,三山五岳,共襄盛举。

微风吹着灰烬遥遥飘向远方,也将无尽的希望承载着带上云霄。

“开工喽~~”

陈三两一声呐喊,正式拉开了开山采石的序幕。

按照预定部署,一万五千人共分三卫,每卫将各攻坚一座山头,卫下营、旗亦是各有明确分工:除草、清土、定位、掏方、火烧、水磨、抡大锤、嵌凿子,一切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火头军也不闲着,杀猪宰羊,埋锅起灶,力活当需足粮撑,只有人吃饱了饭,才能更有力气的干活。

户房司吏金香玉主管后勤供应,这几日可是快要跑断了腿,几乎将整座江流县的食材采购一空,又全部驾车拉上了青云山。

接下来,便是大厨的表演时间。

新鲜的猪板油,切碎,洗净,焯水,先铁锅煸炒,再小火慢熬,直至炸出微黄色的油花,再依次添加料酒、姜片、花椒等去腥,最后滤出焦黄的猪油渣,便是一锅色香味俱佳的上等猪油。

小麦研磨成碎,筛去麸子,加水和面,发面,醒面,揉成一个个拳头大小,上屉蒸熟,仅需半个时辰,一笼又白又软的大馒头便是最好的主食。

青菜择好洗净,一小勺猪油,大火翻炒,口感油润鲜香……

陈三两曾吃过山珍海味,也曾饮过琼浆玉液,但在此时此刻,却远不如这家常便饭吃在嘴里更为美味。

比如这刚出锅的大馒头,趁热掰成两半,夹上刚炸的猪油渣,上面撒上一层细细的生盐,一口咬下去,肉香四溢,简直是味蕾的享受。

这是独属于百姓的味道!

“叮……叮……叮……”

正午时分,大厨准时敲响了开饭的铜钹声,无数百姓放下手头工作汇聚而来。

“慢点,慢点,都有,都有,吃多少拿多少,不能多拿带走,就说你呢,你半大小子吃得了四个大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