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5章 陈年河是真的被逼急了(1 / 2)

加入书签

齐老冷不丁一下扔出的雷炸得桑枝夏体无完肤,可桑枝夏震惊过后却没有时间细想别的。因为西北的麻烦已经到了。徐璈把写有寥寥数语的纸扔进火堆,眼看着字句消失化作灰烬,安抚似的握住桑枝夏的手说:“枝枝,没事儿的。”桑枝夏强忍住心头的震颤,不可置信地说:“陈年河自接管西北大营后无半点错失,西北饥荒也完美解决,无缘无故的,他为何会被突然调职回京”谁都知道悍将不可离开沙场太久,否则锐气消磨殆尽,等到将军的就只有磋磨虚度。陈年河正值老将鼎盛之年,镇守西北有功,理应继续履职。可京都却毫无征兆地来了调令,命陈年河迅速回京,不得有半点延误。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调令,实际上陈年河一旦离开西北,就相当于是放开了手中的兵权。悍将而无兵,相当于是战士扔掉了手中的神兵,是有功之臣的大忌。徐璈缓缓松开桑枝夏攥紧的手,十指交握后轻轻地说:“京都形势巨变,陈年河不是太子一派。”“太子虽然被幽禁在东宫之中,可圣眷不减,陈年河的被迫离开西北,说不定正是皇上对太子的安抚之举。”太子不止一次对陈年河动手,为的就是陈年河手中的兵权。陈年河之前多年仗着皇上对自己的信任和倚重,无视太子的招揽,暗中还与太子结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陈年河之前的仰仗是皇上的重视,如今太子接连受挫,皇上为了安抚太子就选了陈年河下手,这的确很符合皇上近年来的作风。徐璈说得讥诮,桑枝夏听完也觉得莫名的滑稽。“爱子之心可以理解,可扭曲到如此漠视辜负忠臣之心,难道就不怕物极必反吗”“皇上当然不怕。”徐璈嘲道:“许是位高权重太久了,高处再难看到脚下的酷寒。”“都说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王土之上皆是王臣,区区一个将军罢了,撤了来日自然有更多的补上,人家怎么会在意这些蝼蚁的生死”陈年河再威风,那也永在皇权之下。如今调令一下,等待陈年河回到京都后的结局只有一个,要么归顺在京都当个没有实权的傀儡,从此退出实权一派,要么踏上徐家的老路。他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桑枝夏喉头猝然一哽不知该如何接话,徐璈面露愧色捏了捏她发凉的手指:“枝枝,别太担心了。”“陈年河虽是陷入被动,可他掌权多年,不可能真的毫无防备。”“咱们再有两日便可抵达西北,届时说不定还有机会能跟陈年河见上一面。”毕竟是共患难的情分,陈年河这两年间也给了徐家不少便利。如此情形下,如果有帮得上忙的地方,徐家自当义不容辞。桑枝夏欲言又止地握紧徐璈的手,沉默良久后缓缓呼出了一口气。树欲静而风不止,岁月静好的日子只怕是要一去不复返了……因为陈年河突出调令一事,原定在路上的休息被桑枝夏下令缩短,抵达西北的时间比预计中的快了半日。也许是运气好,桑枝夏一行刚踏入北城,等候在此的邬连便迎了上来。“桑东家,徐少主。”邬连满脸紧绷的倦色,注意到桑枝夏鼓起的小腹猛地一怔,而后赶紧摆手示意身后的人把手中的兵器都收起来。“我曾听人说,妇人有孕时见不得这些带煞之物,免得冲撞了不吉利,今日来得匆忙未能避讳,还望您莫要介怀。”桑枝夏扶着徐璈的手下车站定,哭笑不得地说:“我不避讳这些,邬军师也不必往心里去。”“邬军师等候在此,可是陈将军的意思”邬连挤出个苦笑,低声说:“将军奉令于三日后便要动身返回京都,得知桑东家和徐少主今日抵达,特意命我前来接应。”“桑东家,徐少主,将军有要事相商,还请您二位随我挪步。”都已经进北城了,距离西北大营也不是多远的距离。但凡陈年河还来得及想别的对策,也不至于会派人来城门口等着。桑枝夏和徐璈对视一眼,在对方眼中看到的都是不可言说的凝重。陈年河是真的被逼急了。徐璈抬起手向后做了个手势,淡声说:“你们先在城中休整,派人去村里传个消息,就说我们随后便至。”邬连耐心地等着徐璈把人都安排好,而后才说:“您二位请随我来。”邬连一开始给桑枝夏备的是马,想的是快马加鞭。可桑枝夏既是有孕在身,临时只能换了马车。马车滚滚而去,齐老缓缓放下掀起车帘的手,眼中暗色闪过。要变天了……西北大营,陈年河褪去了往日十二个时辰不离身的黑色铠甲,一身绵软的布衣显得极为闲适。远远地看到桑枝夏从马车上下来,陈年河脸上的错愕一闪而过,紧接着笑出了声儿:“看来是我少些口福,只怕是吃不上你送的红鸡蛋了。”西北当地的民俗,凡是谁家添丁弄喜,必定要在孩子满月礼时向亲朋送几个红鸡蛋分享喜气。可桑枝夏腹中孩儿尚幼,陈年河此番回京必然是吃不上了。桑枝夏心中万般无奈,听到这话没忍住笑了起来:“您若是馋这一口鸡蛋,那别说是在京都,就是在人迹罕至的天涯海角,我也总有法子能送到您的桌上。”“只怕您是吃腻了这口乡野之味,不愿再在桌上见着了。”陈年河哈哈一笑隔空指了指桑枝夏的脸,意味深长地说:“我倒是稀罕这口乡野吃食,只怕没命再多吃。”“不过你们既然是赶回来了,说不定还是有机会再上桌呢”“来都来了,先进来坐下再说。”桑枝夏眼下这副样子,他可不敢冒着被徐家老爷子挥鞭子的风险让她累着。营帐中的东西都收拾得差不多了,空荡荡的也很符合桑枝夏第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