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章 成功的“果实”(1 / 2)

加入书签

听了杨秀美的叙述,刘锦花道:

“大嫂子,是你的不对,你不能把李福来的错误记到叶香婶子身上,你们两个都是我的好帮手,千万不能闹出矛盾来。”

杨秀美本来对蔡叶香就没有什么,也不过是一时置气,经刘锦花从中调和,两人消除了隔阂。

自打“捉奸”事件后,周胜利去了几次乡里,都是天黑前赶回来,这是单玲玲交待的。

他发现,这几次回去,站长梅良新对他分外冷淡,甚至故意难为他。他将覆膜花生推广作为一个科研项目推广课题上报,梅良新不给盖章。他的麦稻两季的项目报告,梅良新还是不给他盖章。

周胜利被逼急了,对他说道:“这两个项目均是与省农科院合作的项目,你盖章说明乡农技站参与了,你不盖章我以个人身份与省农科院合作也可以,只是没有乡农技站什么事了。”

梅良新说:“不是我不相信你,只要你当着我的面与省农科院打个电话,那边说有这一回事,我就给你盖章。”

周胜利做事向来不喜欢高调,被逼无奈,当着他的面要乡总机给接省农科院人事处林处长办公室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林处长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周胜利甜甜地喊了声“林姨,我是洪蒙县周胜利”,然后说道:“我上次去与钱所长谈的农技推广合作项目,我们站长让我当着他的面给您去个电话核实后他才能盖章。”

林处长在部队是老政工,到了地方仍然做人事工作,当然听出了是领导给周胜利出难题,当下说道:“把电话给你们站长,我与他讲话。”

周胜利把电话递给了梅良新。

梅良新在一旁听到周胜利喊对方“姨”就知两人不是一般地熟悉,接过电话后主动解释:“林处长,是这样,我呢,没想到小周年纪轻轻能办这么大的事,给他开了句玩笑,说要他给您去个电话,没想到他当成真的,打拢您了。公章我马上盖。”

林处长心里一直感激周胜利为女儿解围,身上还有着一股军人的正义感,故意语气强硬地对梅良新说道:“小周这孩子我了解,他不会撒谎。作为长辈,我也希望你对他严格要求,但不要怀疑他的品行。”

作为农业中专毕业生,最基层的农技干部,省农科院那可是云端里的科研机构。周胜利不仅够得上,那里的人事处长竟然自称是他的长辈。梅良新意识到自己对周胜利态度的转变是错误的。

周胜利白天有时也到水库最深处潜龙潭练功,而且在白日的光线下,看清楚了深水处的庞然大物竟然是一种从上面看像青鱼,从侧面看像鲤鱼的大鱼。

他碰见的个头最大的鱼与他身高差不多的长,比他的身体还粗,估计重量一定在百斤以上。

他知道淡水鱼中虽然没有海水里的鲸鱼那样的巨无霸,但也有些能长到超百斤的鱼类。

如湄公河里的白鲸鲟鱼最大可达三千五百磅,近一千六百公斤。还有一种巨型黄貂鱼可以达到五百公斤,五米长,巨型鲶鱼也可达到二百公斤以上。

他还从资料上看到,国外有一种巨型鲤鱼最大可长到三百公斤,每只雌鲤鱼第次产卵最多达四百万粒。

我国最大淡水鱼是长江里的野生中华鲟,人们曾捕捞到六百公斤重、五米长的中华鲟鱼。

但他想不明白的是,一般长成百斤的大鱼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寿命长,活了几十年;二是水域辽阔,一般生长在大江大河。而龙山水库建于五十年代末,原来的潜龙潭虽然历史悠久,但仅是一个大水潭,怎么能有这么大的鱼呢?

他想了许久,觉得只有一种现象可以解释:原来的鱼类因某种外在原因发生了变异。

覆膜花生的生长过程不需要怎么管理。周胜利觀注的重点在大家从没有种过的水稻上面。

他发现,李大海确实是个爱动心思的人,他在自家的十几亩稻田里放养了二百只鸭子。

李大海告诉他:“稻田里潮湿,旱地里的蜗牛和水中的螺蛳盘在水稻的根部啃食其根茎。它们又都是鸭子的美食,以鸭治螺,秋天收了稻就把鸭子卖掉。”

周胜利眼前似乎已经出现了秋天一往无际的金灿灿的稻禾,满山遍野的白花花的花生果,还有村民数着钱时的笑脸……

与他同样觀注着山后村变化的还有别人,不过掂记的人是想把变化的成果据为已有。

李福堂主持工作后,一再请周胜利和单玲玲搬到村委会办公室院里去,说在那里商量工作方便。

周胜利过去一个人住在小院里很安静,自打单玲玲来了后感到两个人晚上睡在一个院里有些别扭,同意搬到了村委会。

现在村委会大门两旁除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牌子外,如今又挂起了两块木牌,一块上面写着“洪蒙县外贸局优质长毛兔繁育基地”,一块上面写着“山后大队外贸草编工艺品专业队”。

一个月前还没有生机的村委院子里,如今搭起了个大大的棚子,几十名少女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