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五十章 罢朝而已(1 / 2)

加入书签

宫内。

楚昭安差小喜子来唤我去上书房。

到了地方后,我便见着楚昭安正埋头在一大堆折子里,正在埋头苦干。

小喜子偷偷告诉我,陛下今日心情有些不好,接着便退了出去。

我迈步来到楚昭安身边,轻轻皱眉:“今天怎么这么多折子?”

楚昭安抬头看我一眼,接着好笑:“这不是为了为难朕吗?朝堂之上池庭领着不少官员直接罢朝,当时朕就说这些折子罢了,朕一人便能解决,这不、便将折子给朕送来了。”

一边说着,楚昭安一边示意我一起看。

我迈步上前,随手拿起几本翻看了一下,接着有些哭笑不得:“这只是单纯修建一下护城河外的桥面,怎么都能送到陛下您面前来?”

楚昭安自己都觉得好笑:“这等小事儿,用不着多少银两;当地知府便能够解决的事儿,却偏偏落在了工部手里,工部又给池庭,您猜猜这是什么意思?”

听着楚昭安的话,我继续翻看了几本折子。

都是一些修桥修路,要不就是扩建寺庙……等等一系列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可以说当地知府县令都能够拍板。

但这些折子却都送到了楚昭安面前,明显是在故意为难楚昭安,想要让楚昭安觉得力不从心。

从而逼迫楚昭安重新重用他们那些人!

“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竟都将折子送到了陛下您面前,甚至还要陛下您亲自过问;显然是在故意刁难陛下您。”

说完,我扫了一眼满书案、软榻上堆积的满满的奏折:“故意弄这么多折子来,时想要陛下您知难而退?”

楚昭安好气又好笑:“之前朕只是觉着,若是奏折多,便让你一同分担着些。”

“但朕没想到这么多。”

我心里明白楚昭安的心中所想。

折子这么多,虽然此刻看了些许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但万一里面又夹杂着重要事情呢?

所以便都需要一一过目,如此便让人觉得疲惫不堪。

这是想要让楚昭安没日没夜的看折子啊。

“这应该是池庭的功劳吧。”如若没有池庭安排,这些人又怎么会这样大胆?

将这些东西全都送来了这上书房?

且都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楚昭安淡扫了我一眼,眼神透着几分深意:“那池庭当真以为朕是傻子,折腾这么多事情出来;莫非觉得朕就不会找帮手了嘛?”

闻言我不禁一愣,也想知晓楚昭安所谓的帮手究竟是谁?

正想着外面传来小喜子的声音:“陛下!人到了。”

接着几个似曾相识的年轻人便迈步进来,恭敬的朝楚昭安行礼请安。

随即其中一个看向我一下认出来:“你是之前那密室里的那位姑娘?”

说完,那人直接朝我跪了下来:“董永多谢姑娘救命之恩!”

闻言,其余几人都跪下感激我。

我这才反应过来,这几个人都是那密室中的公子哥。

倒是没想到楚昭安竟将他们叫来了。

“你们一人抱一堆折子去看,若是遇着重要的事情,便给朕分类放到书案上。”

小喜子立刻招呼小太监搬了桌子与椅子进来。

我突然明白过来,原来楚昭安自打那日在朝堂上说了那些话,便在心中将法子给想好了。

这些公子哥大多都是家中独子,日后也是要为官甚至继承家业的,所以他们的父亲,那些个朝廷重臣平日里必定没少跟他们议论朝政上的事儿;不说让他们想一些法子出来,但分辨奏折中重要的内容,还是得心应手的。

就好比那正一品太傅董仁的儿子董永,其父早早就在为他铺路,所以这种事儿对他而言不过是手到擒来罢了。

还有那狄勇以及武昌等人。

说来这两家人也算是半个亲戚了,且家中儿子都没随母亲姓。

阴差阳错的竟是两个姓氏冒出来,加之之前在密室中有难同享的事儿;这二人之间关系倒是密切不少。

很快这几位公子哥便各自抱着一大堆奏折去寻了地方坐下。

我跟楚昭安也是抱了些许一起看着。

瞧着这几人并未对我在上书房一事感到吃惊,想来入宫时家中父亲早早就打好招呼了。

眼瞅着快要天黑,楚昭安大手一挥直接留了他们在此处用膳,约莫到了丑时。

那些折子总算是分类完毕了。

率先完成一切的是董永:“陛下!这折子下臣已然分配好了,按照顺序分为轻重两类,其简略话在这上面。”

一边说着,董永将一本小册子递给楚昭安。

楚昭安简单翻看了一遍,那折子上絮絮叨叨的东西被董永写出来后简洁不少。

几乎一眼便能将折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