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33章 新疆奇石辨真假(1 / 2)

加入书签

王杰会长过来了,接过刘傻子的话说,有的假奇石,通过用强酸,弱酸的冲刷、浸泡,来洗刷人工的制作痕迹,缓和加工中出现的棱角和生硬的点、线、面。但是用酸洗泡的石头表面原始风化层几乎丧失,石头的内孔或外表往往会形成一层特有的酸洗膜,我们还是能够鉴别出与原始的自然石之间的差异。

刘傻子说,有的假奇石,用模具通过模压加工的方法,把制作的图案粘贴到主体石头上,使之成为具有观赏性的观赏石。这类技法一般用在制作工艺石、生物化石中的骨骼化石上。材料一般选用工业聚脂或可溶性化工材料,经模压成型后再加工,不仔细鉴别很容易造成误藏。但只要用以火烘烤,就会发现问题。

熊大主动说,假奇石,有的用有色染料浸泡、高温增色和酸洗退色等做法。像市场上出现的卵石、片石上的人像、生肖、花卉等批量的观赏石就是此类产品,几乎没有收藏价值。鉴别它只要用沸水冲刷、浸泡就可发现其色泽发生变化,如果所用染色材料有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熊二也说,小型高档观赏石如玉石、玛瑙、风砾石、雨花石等的作伪上,是通过用聚脂、染料、高浓度胶水等混合物,对石头表面或有缺陷的位置进行注胶处理,为伪石增色、亮丽,提升其商业价值。鉴识此类观赏石,除用火烤测试外,还可以用刀刮、针挖等方法求证。

刘傻子的出生与石头有关,他天生爱石。他购买了一张《小蛇出壳》的明信片,说明文字是:戈壁玛瑙石。此奇石为小蛇出壳、出洞之形态。蛇身、蛇头、眼睛、外壳颜色鲜明透亮,小蛇吐着信子,探视着外面未知的世界。整体造型逼真,蛇身蜿蜒曲折,与真蛇扭曲形象一样。

刘傻子还购买了一张《犊石慕羊》明信片,文字说明,此奇石纯天然形成,产于内蒙阿拉善左盟,属于戈壁玛瑙品种。该石主体为:一小牛犊饱餐后憩息小石头之上,形态逼真,生动形象。从牛头、眼睛、耳朵、身体、前蹄、后蹄,尾巴,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最神奇之处:牛犊眼睛之处,有一只美丽的羚羊,头、角、身体俱全,为画龙点睛之笔。

王杰会长、林正会长、刘傻子、莎白公主、马德安博士与程萍又走到一起了。程萍说:“这个牡丹石是天然形成的一种奇石,或白或粉绿的花朵随意分散在黑色的大理石中,状如牡丹,浑然天成,妙趣横生。”

刘傻子说,牡丹石发现于河南洛阳,储量稀少,富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而为人们所珍视。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品市场的兴盛,这类奇石的市场价值也在提高。可做为节日礼品,收藏品,观赏品。

王杰看见一个石头商店有泰山石,买了一块。他说,泰山石产于泰山山脉周边的溪流山谷,其质地坚硬,基调沉稳、凝重、浑厚,多以渗透、半渗透的纹理画面而出现,以其美丽多变的纹理而著名,泰山石以其古朴、苍劲、凝重的格调名扬海内外,直接展示了大自然景观。

刘傻子买了一块灵璧石,他说,灵璧石产于位于安徽省北部的灵璧县,古称“零璧”,后因盛产“灵光闪烁,色如璧玉”的佳石,于宋代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更名为灵璧,其石亦称灵璧石。“玉质金声”,“金声玉振”的灵璧磬石,早在3000年前的殷代,即成为当时重要的乐器――特磬。据宋·杜《云林石谱》载:灵璧石“或成物状盛成佛像,或成山峦峰崖,透空多孔,有婉转之势,可成云气,日月佛像或状四时之景。

九龙壁石又称茶烘石、梅花石、华安玉,分布在福建漳州市一九龙江流域。系距今248亿年古生代二叠纪的海相沉积岩,经距今163亿年中生代侏罗纪陆相火山喷发变质而成条带状钙硅角质岩,硬度在72至78度之间。经鉴定被权威的地质部命名为“九龙璧玉石”。而福建省梅花山脉汀江河名石“中国水墨石”,为小型九龙壁玉石种,是奇石中的奇葩。

太湖石指产于太湖地区的古生代碳酸盐岩,经风化岩溶作用形成千姿百态、剔透玲珑的石头。太湖石是中国园林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极高的观赏价值,在北京、苏州、杭州、上海、南京等地都有太湖石装点的园林。据白居易所著的《太湖石记》,说明至少在唐代太湖石已被广泛开采利用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赏石资源丰富,赏石文化源远流长,据宋代《云林石谱》记载江西奇石达17种,居各省之冠。《云林石谱》所载奇石不断被重新发现和开发,最为突出的是上饶地区的的玉山石和赣州地区的上犹石。除了老石种重新发现,新石种更不断涌现,新开发的潦河石、南安石和三清石、上犹石一起成为江西奇石的四个石种。

上犹石属于火山岩的变质岩,形成于几亿年前,为冻石和黄蜡石相间的结合体,经长期的分化、冲刷块较小。上犹县境内地质结构复杂,矿种带众多,河流密布,形成奇石的地质条件独特,河滩溪边的石头中夹杂着石质优良的上犹石。八百多年前,我国最早的也最具影响力的石谱——《云林石谱》,记载了当时全国116种著名的奇石和产地,赣州市上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