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应劫(2 / 2)

加入书签

倒也诞生了不少名作篇章,而正是他们的诗句,见证了长安城三百多年以来的第一次危机。

随着雪越下越大,户外的人们渐渐觉得寒冷异常,任凭再厚的大衣却挡不住寒气的侵入,不得已,他们只有回到了屋内。

在没有人看到的积雪之下,灰色的雪像是植物扎根一般,向下伸出了一段段细小的根茎,穿过原本的白色雪层,扎进了地上的青砖之中,一朵朵灰色的九瓣花,盛开在雪之下。

大慈恩寺,终日不绝的诵经声传遍了山间的枝头,灰色的雪像是躲避着什么,纷纷避开了大慈恩寺的上空向别处飘去。

一位身着青衫道袍,手持一浮尘的年轻道人格格不入地穿过座座佛塔,敲开了大雁塔封闭了许久的大门。

沿着螺旋状的楼梯拾级而上,一边走,他还用手中的浮尘扫去飘飞的尘烟,似乎这里已经有很久没有人来过了。

在大雁塔的顶层,没有一座佛像金身,而是层层叠叠的书架挤满了不大的空间,在书架的尽头,一张落满了灰尘的桌子上,还放着几册未注解完成的佛经,桌前的烛灯燃着永不熄灭的火苗,只是这搁置下的笔,却再也没有人能够续写了。

“师兄,一别多年,你还好吗”

他在无人的塔顶对着书桌之后的墙壁对话,只见墙壁上刻着的浮雕中一阵恍惚,那刻在画中的一位仙翁却是跳出了画中,走下了墙壁。

一落地,那仙翁长袖一挥,顷刻间便又恢复了年轻时的样貌,神若举霞,一片超然之姿。

“当初年少轻狂,仗着自己学了几手推演之术,便想着窥探天际,当日随口胡诌的预言,不曾想却成为了今日的祸端,淳风,我们在人间停留得越久,人间的因果便会越混乱,三百多年了,你还不愿离开吗”

“师兄,这三百年来我丝毫不敢干预人间任何是非,只是今日之祸乃因我二人而起,淳风万万不能坐视不理,恳请师兄与我一同助长安城的黎明百姓渡过这场危机。”

李淳风谦卑地弯下了腰恳求师兄出手相助,但依旧得不到任何回应。

三百年前,袁天罡和李淳风师兄弟二人天资冠绝古今,他们在找到了对天道的回答后成功渡过了天劫,彻底摆脱了凡人之躯的桎梏。

但仙路无处可寻,他们终究没有化身成为真正的仙人之躯,为了寻找消失的仙路,他们重新化身为两位术师,寄希望于天下昆仑龙脉的终点长安城,希望找到走上仙路的钥匙。

却不想因为一次推算彻底干扰了人间的秩序,即便他们未曾将其透露出去,却依旧遭到了天道的压制。

他们半步仙人的修为被限制,追寻仙路的机会也也来越渺茫。

袁天罡心灰意冷,转头扎进了卷卷书海当中寄情于文字,自得逍遥之乐,久而久之,他发现此间之乐岂非更甚于寻仙问道于是在书中一呆就是三百年。

而李淳风却始终为当年之事耿耿于怀,这些年来他一直观察着伏夏的国运运行轨迹,他不敢与人间的任何事物产生因果,只有当他看到那名携玄色长剑而来的少年时,他又一次感觉到了当年说出那则预言时的心境,那是一种明明是虚妄,却依旧感到无比真实的感觉。

预言是假的,但劫难真的即将来临,而预言中的应劫之剑,也如期来到了长安,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即便他们超脱了凡人之躯,依旧无法跳出命运的牵引。

“师兄,前些时日,我看到应劫之剑了。”

得不到回应,李淳风便聊起了其它的话题。

“哦此人竟然真的来了,你且说说,天道特意为这个谎言捏造的人,究竟是何方英雄”

袁天罡也提起了兴致,两人席地而作,再次畅聊起来。

“师兄可还记得天陨”

“当然忘不了,当年我两心高气傲,以半仙之身前往天陨挑战,自以为天下无敌却被人家掌教甩甩衣袖就挥飞了几千里远,实在是有些丢人。可时至今日我依旧想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渡劫期大圆满,却能轻松打败两个半仙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