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5章 番禺公主(1 / 2)

加入书签

芜荒地区,因地势偏远、土壤贫瘠而得名,一直以来都是兖州的边缘地带,人烟稀少,资源匮乏。

王文充的提议让官吏们议论纷纷,有人担心芜荒地区条件艰苦,难以吸引色目人前往;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通过开发芜荒地区来增强兖州的实力。

“芜荒地区虽然条件艰苦,但正因如此,它才更适合作为我们试点的地方。”王文充解释道,“一方面,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开发这片荒芜之地,将其变为肥沃的农田和繁荣的城镇;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对色目人的监管和教育,来检验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他的话语落地,议事厅内再次陷入了沉默。

过了许久,一位老成的官吏开口道:“大人,若是色目人心有不满,起了叛乱之心,我们该如何应对?”

王文充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对于任何可能发生的叛乱,我们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会派遣精锐的军队前往芜荒地区,确保那里的安全稳定。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色目人的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让他们真正认同大乾的文化和价值观,从而消除叛乱的根源。”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让在场的官吏们为之动容。

一位年轻的官吏接着问道:“大人,那关于色目人劳作所得的分配问题,我们该如何处理?”

王文充沉思片刻,回答道:“色目人劳作所得的分配,应该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工作表现和贡献程度,给予相应的报酬和奖励。同时,我们也将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分配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不会出现不公和贪污现象。”

另一位官吏提醒道:“可是大人,说再多也需要上表圣上,才能决定是否实行。若是圣上不同意我们的方案,那一切都是空谈。”

王文充点了点头,表示认同:“你说得对,我们必须将此事上表朝廷,请圣上定夺。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将方案制定得更加完善、详尽,以便能够说服圣上接受我们的建议。”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议事厅内的每一位官吏,沉声道:“各位,此事关系重大,不仅关系到兖州的稳定和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大乾的兴衰。我希望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共同为此事出谋划策,为大乾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官吏们纷纷站起身,齐声应诺,议事厅内响起一片嘹亮的声音。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陈锦年在前往番禺的路上收到了王文充派出的信使快马加鞭送来的信件,拆开一看,王文充详细叙述了关于色目人战俘的处置方案,并请求他对此事提出意见并上表朝廷。

陈锦年仔细阅读信件,眉头紧锁,坐在马车内沉思了许久。

暂且搁下此事不谈,陈锦年拆开第二封信——洪途安已经以叛国之罪被押往京城,下场多半是被朝廷处死,其家族亦被连坐,家产全部充公。

陈锦年叹出一口气,阿六以为是他累了,忙给他递上一杯热茶,关切地问道:“陈大人,您是不是累了?需要休息一下吗?”

陈锦年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无碍。他放下茶杯,目光远眺,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阿六,如果你是色目人,被大乾纳入其中,大乾给予你土地,你是否会愿意为大乾效力?”他忽然开口问道。

阿六被这个问题问得一愣,他挠了挠头,思考片刻后回答道:“陈大人,小的不敢妄自揣测。不过,小的觉得,人都是有感情的,若是大乾待我们色目人好,给我们土地和生活的机会,我们自然也会感恩戴德,为大乾效力。”

陈锦年点了点头,色目人中有多少阿六这样的人,他并不清楚,但阿六的话却让他陷入了沉思。

色目人,这个来自遥远西方的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的文化和信仰,被大乾纳入其中,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然而,如何让这些色目人真正融入大乾社会,成为大乾的一份子

谁的心中没有故乡呢?大乾真的会成为每个色目人的故乡吗?

刀剑与锦衣,向来都是相伴相生的。

陈锦年不觉得这是一件说到便能做到的事情,陈锦年来自现代二十一世纪,国际联盟和国际冲击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融合,确实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尤其是在一个多元且历史悠久的国家如大乾。

这不仅需要政策的引导,更需要文化的包容和时间的沉淀。

他回想起自己在现代社会的经历,国际联盟和国际冲击带来的文化交融与碰撞,让他更加明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要想让色目人真正融入大乾社会,必须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信仰,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并接受大乾的文化和价值观。

规划是一回事,实践却是另一回事。

在大乾,这片拥有千年历史的土地上,传统与习俗根深蒂固,想要改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