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4章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1 / 2)

加入书签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邬情从闲谈与嬉笑中抽离,想起了正事。

等一下,他们想要的是舆图啊!

什么七破剑,那都不重要。

邬情搓了搓指尖因长时间接触炭笔而沾染上的灰,话锋一转:“王爷前面说过,对京城山水略知一二?”

定亲王微笑,略微点头。

“不敢说对每一处都了如指掌,但至少还算得上熟悉。”

“王爷,其实呢……”

邬情咳了一声,“比起兔子、刀剑,殿下们更想学山水的画法。”

她使了个眼神,示意皇子们配合。

皇子们自然心领神会,纷纷附和道:“是啊八叔,我们更想学习山水画,尤其是京城的山水。”

定亲王不禁失笑:“原来如此,殿下们找秦大人是想学这个。若是早知殿下们有此雅兴,臣就不给殿下们画七圣剑了。”

二皇子已经大饱眼福。

定亲王画出的四把剑,已够他心潮澎湃一整天了。

于是他不以为意地说:“八叔无需如此拘谨。您只管按照自己的心意,教导我们便是。”

“殿下谬赞了。臣的山水画属实一般,不过是些拙劣之作。”

定亲王轻叹一声,似乎带着几分自嘲的意味。

“皇兄也常言,臣的画里少有文人情趣,匠气大于灵气。”

“但若是殿下们有意学习,臣下自然愿意倾囊相授,勉力一试。”

这又是定亲王一贯的谦逊之态。

定亲王自称画技平平,但大家才看过墙上挂的那幅惊才绝艳的画,一点都不上当。

大皇子提议道:“八叔,可否画下玉山?”

“自从护国寺出事后,我们就都没去过了,不知道如今它变成了什么样子。您对玉山也熟悉,不如就以它为例?”

护国寺就建于玉山顶端。

自从护国寺的那场变故后,玉山便成为了一个被尘封的话题。

偶尔有行人游客攀登至山顶,也无法进入寺院封锁的大门。

护国寺的沉寂,让京城外的那些寺庙看到了机会。清净寺、无极寺等抓住机会扩大客源,夺走了一大部分原本属于护国寺的香客。

如今,关于玉山的消息已是很少了。

皇子们对玉山产生好奇心,也是情有可原。

定亲王想了想,说:“这倒是可以一画。”

他沉吟几秒,笔尖蘸墨,精心凝神。

不过片刻,一幅精美的文人山水画便跃然纸上。

三人凑过去细观。

画中山峦叠翠、流水潺潺,可见作者的高超技艺。

但是……

如果有人说,这座山是黄山、石山、景山还是什么苏格拉底山,他们也会信啊!

山水画就是这样,让人很难分辨出画中的山是哪座。

反正以邬情三人的文学素养,确实分辨不出来。

见三人面色如常,定亲王低声道:“随意之作,让诸位见笑了。”

邬情迟疑道:“……呃,倒不是这个原因。王爷过谦了,这画作已然是颇为传神。”

“就是,我们比较想要这种图……”

她拿起笔,在自己面前的纸上从里到外画了三圈线,然后在每条线上标上高度。

从里到外,高度依次为三百、二百、一百。

“王爷请看,这是一座高三百多丈的山。”

皇子们不知所云。

吉贵人在纸上画几个圈圈而已,怎么硬说她画了一座山?

定亲王也蹙眉看过来,面露不解。

邬情指着自己丑陋的图案,解释道:“王爷,用这个图可以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

“同一条线表示同一个高度。”

她用笔指着最里面的圈,缓缓道:“这条线的标注是三百丈,意味着这条线位置上的每个地方都是三百丈。”

笔尖又点到另两个圆圈上。

“同理,这是二百丈的线,这是一百丈的线。”

令邬情忧伤的是,在场三人都没有理解她的意思。

特别是被定亲王的眼眸注视时,邬情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

……就像,班里最聪明的学生听不懂你在讲什么。

【地理老师,我对不起你。】

邬情暗自在心里摸了一把汗,心虚地说,【可能是这个等高线地形图画得太丑了,他们都不理解我的意思。】

邬情再接再厉。

她在右边的空白处又画了一个相似的图案,只是这个图案上的圈圈明显拥挤了很多。

“线越密集的地方,就说明地面坡度陡峻。”

邬情两根食指指尖搭在一起,搭成一个小土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