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72 暗流涌动的吴王府,权力游戏(2 / 4)

加入书签

必经过科举,朝堂当中也会有商人的一席之地。”

4人惊讶的一哆嗦,连忙起身再次跪拜。

这种承诺石破天惊。

说出去,不止杭州商会,怕是整个江南的商人们都要狂买鞭炮,包下酒楼庆贺。

赵立夏激动的嗓音哆嗦

“王爷之开明古今罕见,草民个人自愿捐输军饷30万两。并代表商会全体同仁捐输150万两。”

……

李郁摆摆手,示意他们起来。

笑道

“不要随便代表。你个人的30万两本王收下了。其余的就算了。”

赵立夏立马反应了过来,连声称王爷想的周到。

而站在身后的3位商人,也很自愿,分别捐20万两,15万两,10万两。

主打一个尊卑有序,等级分明。

对此李郁也很理解,甭说这会是18世纪,就算是再过500年,照样讲究这玩意。

顶头上司捐30万,你也捐30万。

你想干嘛?你什么意思?你识不识大局?你是不是要夺权?

这就好比决斗之把手套扔到了对方的脸上。

上司如果不搞你,他的位置就岌岌可危,会被所有人视为一种马上要垮台的信号。

……

“赵会长忠心可嘉。本王最近忙于军务,暂时无暇顾及儿女私事。”

赵立夏表情尴尬,黯然道

“草民明白。”

“听闻赵会长家有绝美双壁?可先将画像送入王府。至于说其他的事,待军务稍闲再议。”

“谢王爷恩典。”

赵立夏袖子掩面,当场呜咽。

十几息后,他擦干眼泪,恢复平静。

火候拿捏的堪堪到位。

小哭既止,既充分表达了心中之感动,不作伪。又不浪费王爷宝贵的时间,不令王爷生厌。

李郁放下茶碗,问道

“浙北生丝行情如何?”

“回王爷,上涨速度惊人,对比去年已近3倍。草民率商会全体同仁投入了80万两,目前受限于仓储,无法再投入巨资了。”

生丝在仓库里堆放久了,内部会产生热量,丝质会发黄,也就报废了。

李郁点点头

“将现货分批抛出,抛给晋商或者清统区之官绅。”

“是,是。”

众人面露喜色,这又能赚一笔了。

他们入场时,已经是高位。抛掉可以小赚7成。

……

然而李郁却继续说道

“所获资金,继续买进。少买现货,多定期货。”

赵立夏一愣,小心问道

“敢问王爷,这期货是什么?”

“本王解释一下,太湖流域的蚕茧一年三熟。诸位可和养蚕户商议,落下纸面合同,将下一轮乃至下两轮的收获提前预定,付3成定金。”

“王爷真乃商业奇才。”

李郁很冷静的盯着几人,说道

“诸位不必怀疑,本王投入资金已不低于100万两。本王可以明确告诉诸位,将来必赚,大赚特赚。至于说此间缘由,乃是天字一号绝密,不可透露。”

众人齐声拱手

“谨遵王命。”

谈话,也就接近了尾声。

李郁不再开口,端起茶碗慢悠悠的刮茶叶。

众人连忙起身告辞。

“赵会长留一下。”

……

赵立夏微微弓腰,跟着走了几步。

李郁突然停住脚步,转头问道

“杭州可有暗流涌动?”

他一震,斟酌了一下小声开口道

“有。和清廷藕断丝连、书信来往之人确实存在。但草民不敢推测有哪些人。”

“仅仅是杭州吗?”

“草民觉得其他府县怕是也有,数量多少而已。两边下注,骑墙看势头。”

“刘甄氏如何?”

“诞下一子后,刘甄氏在府中歇息很少公开露面。只是遥控着整个浙北的食盐买卖。”赵立夏停顿了一会,又补充道,“王爷体恤小民,浙北6府的盐价固定,未有波动。”

听到这里,李郁闻到了味道

“刘甄氏把食盐卖到了浙南(清统区)?”

“听说是的。她和浙南官面的关系不错。价格稍高于浙北,但低于清廷的官盐价。销路很不错。”

……

李郁若有所思,自言自语道

“盐场产量提高了?”

赵立夏没有开口,低头不语。

“伱退下吧。回去后放开手脚做海贸,区区3条船魄力太小了,13条差不多。除了濠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