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章 忽如一夜北风紧5(1 / 2)

加入书签

宝玉迎了上来,到了黛玉跟前,一个作揖,将身子低到了膝盖下,十足十地行了礼,又细细看了黛玉脸色,这时才道,“妹妹面色润泽,可见过得不错,我,便放心了。”

宝钗在旁,见宝玉又开始犯病,眼里没了别人,忙给一旁的表兄薛蝌使眼色。

这薛蝌倒长得清秀,虽年轻,然而已经跟着他父亲跑了好几趟生意,在这种事情上自然更加圆融,三言两语便一手把着宝玉的胳膊,将他拉走了。

宝钗见杜少琼在一旁并不理会宝玉的痴态,反而频频看向黛玉,心里暗暗纳罕,口中只道,“宝兄弟小孩心性,倒叫琼兄弟和林妹妹见笑了。”

宝玉原是一贯如此态度,不是第一回如此,黛玉这次却在第一时间去看杜少琼的反应,见他面脸色不改,仍是淡定从容的模样,竟有些失望。

听闻宝钗如此说,方嫣然一笑,“宝玉一贯如此,对姐姐妹妹们关怀备至,只是不知道宝姐姐是以什么身份替他说话呢?”

宝钗待要说些什么,湘云并迎春三姐妹方才也从里间走出,这时恰好走到钗黛二人面前,她便闭口不说了。

一时彼此见过,虽只有几日未见,倒好似隔了许久。

杜少琼自去寻薛蝌和贾宝玉,宝钗笑道,“林妹妹,且放宽了心,我这兄弟最是妥帖,且让他们在那边书房坐一会儿,咱们姐妹几个,说几句悄悄话。”

黛玉因问薛姨妈何在,宝钗便说今早王家来人,薛姨妈急急忙忙地便去了,如今且未回来呢。

黛玉便也不再问了,跨过门槛,又走了七八步,掀开吊着的半旧的软红帘子,宝钗拉着黛玉和湘云坐了炕上,三春各自拣了椅子坐了。

湘云一坐下,不说旁的话,先叹道,“从小时候起,我们几个在一处,三四年的都这么过来了,不巧林姐姐因父亲之故在姑苏呆了这些年,好容易到了京城,我们能见上几面,谁知宝姐姐又要走,总没个圆满的时候。”

迎春和惜春默然不语,黛玉见探春神思郁郁,心知探春对赵姨娘平日里虽多有鄙夷,但到底母女一场,心里仍是伤怀,不似往日爽朗。

因而笑道,“聚散终有时,依我看,这聚总是偶然,因缘际会而已,然而时机一到,总是散到各处。”

湘云站起来,不忿道,“这么说,林姐姐你是一点儿也不伤心了?”

宝钗见两位小姐妹要起口角了,忙也起身拉住湘云,对大家伙温柔一笑,“其实,正有一事,我想当面与诸位姐妹们说呢。”

见众姐妹尽皆抬头望了过来,她这才慢慢说道,“当年进京,我原本是准备入宫给公主们选侍读的,只是当年不争气,没个结果。”

好端端的,怎么提起这桩前尘往事?

众女心中一突,今日宫中也没有公主需要选侍读呀!大了的,皆出宫嫁了人,小的也不过三四岁。

宝钗继续用温柔的声音说道,“我哥哥今岁遭难,幸而皇恩浩荡,免了死刑,让我们交了罚银,只让我哥哥去平安州戍守边疆,为边疆尽些绵薄之力罢了。只是前些日子,宫中贵人遣人来说,我家生受皇恩,不得不报,再就是我家从前担了皇商的名,不知搜罗了多少奇珍送了上去,如今却说那些东西这儿也有问题,那儿也有问题,如今虽做不得皇商了,少不得要补上。”

从来没听说过过了十几年,之前送的礼物出问题的,这不是摆明了睁着眼睛瞎说话,以补偿之名行勒索之事么?

黛玉、湘云并探春已明了其中关窍,却不知更过分的还在后头。

宝钗顿了顿,方才继续说道,“正巧宫中缺了一批可心的宫人,便教我补上这个缺。如此,我倒不必往平安州那苦寒之地去了,仍旧在这繁华京城。”

去做宫女?

众人面面相觑,湘云率先道,“宫女?这不是存心折辱人吗?不成,这绝对不成。”

沉浸在自己的悲伤结界中的探春也道,“什么宫中贵人,不过是那见钱眼开、无利不起早的太监罢了!宝姐姐,你很不必这样遮掩。”

一时间,众人都坐不住,都站起来劝告宝钗。惜春说便是做尼姑都比这个强,就连迎春也说有什么事,回老太太去。

探春摇了摇头,“老太太身子也不好,前儿为了鸳鸯姐姐的事,伤了好大的心,再说这内廷里的事,老太太也无可奈何,不若我们去求见元春姐姐,她既是王妃,未必不能替宝姐姐转圜。”

“这倒是个好主意。”

众姐妹纷纷拍手赞成。

只是三春都是未出阁的女儿,而且平日里便很不受重视,李纨是打定主意不出头的,王熙凤又病着,邢王二夫人自不必说,不训斥她们一通便已算是好的了。

湘云便说,“少不得我去求我二婶子罢了!”

探春却并不看好,“眼看你出阁在即,今日来了,背后不知是求了多少句,史家夫人如何会平白无故带你去郡王府见元春姐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