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章 菡萏花开终有期祖母慈心苦劝痴儿3(1 / 2)

加入书签

“这世上之事,有聚便有散,岂有长聚不散之理?”黛玉笑道,“如今,我倒喜欢那一句’天涯若比邻’了。”

姊妹二人闲话几句,仍旧回席坐定,不过是玩笑几句倒也罢了。

今日这场面虽大,南安王太妃到底是上了年纪的人了,略坐了坐便告辞回府,北静王妃晚些时候也退场了。

外间也有好些诰命太太们,贾母陪他们略微说了一会儿话,也就散了。

林黛玉见天色已晚,便向贾母辞行,她老人家却说,“今日一定要留下来,陪陪我这个糟老婆子。”

黛玉无法,便留了下来,湘云下午的时候便已随婶子回史府,薛宝钗和薛姨妈陪着用过晚饭,略坐了坐。

薛姨妈便说起香菱之事,“如今倒有一桩喜事,要说给老太太听。往日我身边养着一个小丫头,名唤香菱。那孩子是个可怜人的,打小被拐子拐卖了去,动辄打骂。后来啊那拐子被官服捉了去。只剩下香菱孤零零的一个人,既不记得自己的父母名叫什么,也不记得自己的家住在哪里。因我瞧她实在可怜,便养在身边。养了这么好些年,可喜她为人聪慧,实在是细心体贴。也是一个巧字,她母亲前几日找了过来,便领回去了。母女团圆,倒真真是一项大喜事。”

一时贾母微笑颔首,众人也纷纷赞叹,实在是极巧合极好的事。

唯有一个宝玉闷闷不乐。

说了几句闲话,众人也就散了。黛玉因贾母吩咐,便留了下来,且去里间整理床褥。

贾母又招手把宝玉叫了回来。“怎么瞧着,有心事?是不是你老子又在为难你了。”

贾宝玉摇了摇头。“老祖宗,并无什么。何况近日环儿极用功,父亲非常开心,倒没有那么多功夫盯着我了。”

“知道上进是好事。我们这样的人家,虽不指着你们几个小孩子支撑门户,但也要读书明理。”贾母把宝玉搂在怀里,“那你是听到香菱的事不开心了?”

贾玉便点了点头,闷闷不乐的道,“便是她母亲找了过来,也不必离开我们家呀。”

“我的傻孙子哟!那是人家的父母。香菱就是甄夫人肚子里掉出来的一块肉,弄丢了这十几年,不知有多么牵肠挂肚,日夜思念!如今好不容易找了回来,必定是要时时刻刻放在跟前,才能安心的。你薛姨妈怎好去叫人家骨肉分离?”

贾宝玉便低头不语了,其实他何尝不明白这些道理,只是心里不痛快罢了。

贾母便趁机又试探道,“如今你也大了,家中这些姊妹们也到了要嫁人的年纪了。一个香菱尚且如此。不知日后你要如何伤心?”

贾宝玉猛的抬起头,“为什么一定要嫁出去呢?就一直留在我们家,不好吗?元春姐姐好不容易出宫,却又嫁给了那什么郡王,连老祖宗的生辰没法回来。”

“小孩子家家的,乱讲话!你元春姐姐是怀了身孕,大夫说不宜走动。你不说多去瞧瞧,倒说这样的话!”

贾宝玉忙道,“知道,知道,老祖宗,我心里都记着呢!上个月我便拿了家中新开的几株绿菊,给姐姐送了过去。姐姐说,这花开的倒好,只是可惜没有好诗相配。我这两日也想了几首,终究不好。诶,林妹妹正好也在,她写诗一向写得最好,不若……”

贾某忙止住,不让宝玉乱动,“我今日让你林妹妹陪我一起睡,她如今正在里间整理东西呢。你不许去打扰她,我晚些时候告诉她便是了。”

贾宝玉一听,这才又重新坐回贾母的怀中。低头闷了一会,又小声的说道,“老祖宗,我总觉得林妹妹这几次都不怎么理我,是不是因为她回来的次数太少了,我们该多接她过来住些日子才对。再说,她一个人住,多冷清。”

“你林妹妹如今是在自己家中住,比不得小时候常住我们家里。自然来的少了。”

“那她为什么不能像小时候一样住在我们家呢?而且湘云妹妹也经常来我们家做客。”

“你湘云妹妹如今已说定了人家。我看啊,她此后来的次数,也不多了。”提及此事,贾母的语气也变得伤感了,重孙子们都要开始婚嫁了,她果真是年纪大了,也到了行将朽木的时候了。

“说定了?!定的是谁?”

贾宝玉一下子从贾母的怀中挣脱下来。贾母也顺势放了手,

“也是个好孩子。是卫家的卫若兰。”

“哦,是他呀,卫家兄弟芝兰玉树,不是那等庸碌之人。倒还配得上湘云妹妹。”

贾母仔细观察贾宝玉的表情。见他嘴上如此说,脸上却藏不住心事,颇有几分怅然若失的样子,又继续加码,“还有你宝姐姐,她到底是你们几个兄弟姐妹之中年龄最大的,这孩子品格端方,拿得住主意。若是有合适的,我倒想留在我们家。”

贾宝玉便叹息道,“可惜我们家竟没有人能配得上她。不过宝姐姐住在梨香苑,也和住在我们自己家差不多了。”

“老祖宗,前几日蟠大哥似乎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