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章 菡萏花开终有期祖母慈心苦劝痴儿1(1 / 1)

加入书签

“我何尝不知其中的缘由。”宝钗轻轻拨弄手扇下的穗子,“只是这大家族枝繁叶茂,哪里顾得上其中的一花一叶呢?我只怕我那哥哥不中用,逃不过这一关。”

“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林黛玉说得干脆,这世间的事,本就自有公理,薛蟠能侥幸不死,已是万幸,若是再贪得无厌,以为能像之前一样逃过官府的惩罚,却是在自寻死路了。

好在宝钗摇了摇头,“只求留他一命,不至于让我的母亲中年丧子!”

黛玉见她态度恳切,便说道,“此事我也知晓其中一二内情,你哥哥在刑部现有三条罪状,一是拐卖强娶香菱,二是指使豪奴打死冯渊,三是蔑视司法,行贿知府,弄虚作假。

后两条罪状,只看贾王两家如何回寰,若是坐实了,他们也受牵连。如今只说第一条,香菱,或者说英莲,她的母亲千辛万苦找了过来,也是不易。前几日她带着衙门的官吏过来,不是当场验过了香菱的胎记吗?她们的关系便不好再改了,何况我想宝姐姐你也乐见她们母女团聚吧。”

“我的确愧对香菱。”

薛宝钗道,“她原是被拐子拐了来的,当年我妈妈原本是打算送她与家人团聚的,只是她从小就与自己的家人分别,也记不清自己叫什么,家在哪里了,也就只能留下来了。无论怎么说,留下来总有一口饭吃。若是不要了,只怕她一个小女孩过得更加艰难。”

她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只是你知道的。我们家就只有我哥哥一个男丁。从小到大他要什么,我妈妈不给?待到发现铸成大错,也无法补救了。再者他在外面如何暂且不说,对家里人却是极好的。平日里有什么吃的用的,都想着我。你知道我打小从娘胎里便带了一股热病,亏的一个游方的道士给了一个冷香丸的方子,这药虽好,只是药材极为繁琐。我哥哥为此尽心竭力,急的不行。他对我们真的很好。”

“可他有把香菱当作人看待过吗?”

“……”

“连人都不是,怎么能说是家人。”

宝钗沉默,她想说,起码衣食无忧吧,可嘴唇蠕动了好久,也无法说出口。

黛玉凉凉地道,“曾经有人问我,若有一人,被拐卖到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对他也是极好的。只是待到他成人之后,亲生父母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了过来,把这养父母一家告上了官府,要判一个拐卖幼童之罪。官府的大人便问这人,可有此事,若他点头,他养父母便要判刑。如果他摇头,便不能回到亲生父母家中。宝姐姐,你认为这人,她应该怎么选?”

“父母养育之恩怎能忘怀?”薛宝钗下意识地答道。

黛玉紧接着又问,“没有买卖又何来伤害?如果这户人家不买,这小儿卖不出去,那些拐子又何必要再去拐卖人口?何况这买人的明知这人是被拐卖的,却并不做任何的补救措施。所谓助纣为虐者,莫非如是,姐姐以为然否?”

这话说得薛宝钗眉头紧锁,“说法虽然有理,实在无情了些。”

“与父母生离之苦,非亲历者不能体会。”黛玉幽幽叹道,“当年我与父亲尚能通信一二,香菱所受之苦,更胜我百倍千倍。罢了,罢了!姐姐你如今只因自己的亲人陷在其中,才如此说罢了,我相信,若你从本心出发,自然明白其中道理。”

“宝姐姐,我并非存心指摘于你。只是有感而发罢了。且说正事,香菱被她母亲接回后,也念着你和薛姨妈往日里对她的好处,已说服甄夫人同意撤回状子。只是无缘无故,衙门也不能任由甄夫人随意翻供,这里倒有一个法子,你且看能不能接受。就说香菱这些日子在你们家,是被薛姨妈充作养女养在身边,是外面的人传来传去。如此一来,两相便宜,你看可好?若是你不能做主,回去商定,遣人报与我知便是了。”

薛宝钗看着林黛玉,“原来你是为了这个,为了顾全香菱的名节,才与我说了这许多的话来。颦儿,我竟有些不认得你了。”

“是人都会变的。”

“不不不,”薛宝钗看着林黛玉,仍旧是小时候体态风流的颦儿,如姣花照水,似弱柳扶风。只是眉眼之间忧愁之色减去了五分。

“我原本以为你只是在江南水乡。养好了病,想不到竟连性子也改了五分。”

林黛玉也皱起眉头来,“我即是我,宝姐姐。你想说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