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章 入京都孤女得忠仆画双亲孤儿问旧事(2 / 4)

加入书签

紫鹃收起衣裳,扶着黛玉到窗前坐定,“大老爷现今住着东边别院,昨儿姑娘也去过,须出咱们这边大门,由东边角门才过得去,这其中却有些缘故。”

“雪雁,王妈妈,”黛玉叫住二人,“咱们才来,都该听听鹦哥儿说一说,免得日后人也不会叫,路也迷了。”

二人便听了吩咐,在那束腰外翻马蹄足方凳上坐了。

鹦哥儿见此情形,更打起十二分精神,她是府里家生的女儿,父母虽不是什么有来头的人,到底有些体面,加上她打小便早熟,向来是说话的时候少,安静的时候多。故而,谁有什么恼的、喜的都愿意和她说,一日日的,府里的人十停里也有七八停是认得的,剩下的也听过名号。

这林家姑娘客居贾府,总是要有一个了解府里情况的丫头精心伺候着,这是贾母的怜爱之心,鹦哥儿自然知道,因此便细细说来。

”咱们宁荣二公创下基业,蒙皇恩浩荡,赐下两座府邸。因宁国公居长,便选了东边那座,咱们荣国公便得了西边这座。又花了些许钱财,购置两边房屋给其他旁支住着,这些人又有子孙,也有自行购置房屋的,久而久之这条街都是咱们贾家的了。”

黛玉心想,古书上有那愚公移山的典故,其中一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今日才知不谬也!可是人口渐多,这条街却只有那么长,却不知日后够不够住?

心里思忖,却不作声,只听鹦哥儿接着说。

“这东边府里原是老国公爷所设的演武场,常有家将外男出入,便从原先的花园中隔出一处,并不与咱们内院打通。后来……便少有人去了,到了大老爷娶了先头崔大夫人的时候,正好迁往别院里住着,两相便宜。”

“但是,为什么大老爷要迁出去,但是二老爷却住在正院啊?只是因为大老爷娶妻得早么?”

雪雁吃着雪花糕,不解地发问。

鹦哥儿不慌不忙,慢条斯理地说来,“这却不同,大老爷原是要继承爵位的,交际广泛,平日里又好交友,住的地方小了,未免拘束。何况内院女眷众多,喜好清静,老太太每回见到大老爷便要劝一劝,大老爷性子不改,老太太反倒生了许多的闲气。二老爷却不同,最得老太太欢心,又最是读书明理。当年若不是圣上下旨,赐咱们二老爷官做,只怕也和咱们大爷一样,从科考及第了”

黛玉先前听父亲说过,贾家实际上是大老爷继承爵位,二老爷打理家产,毕竟未曾分家,倒也不算什么。

此时听到自己父亲,不由得露出一个微笑,“不错,我看那院里修得小巧别致,奇山异石颇多,外祖母这边却是轩峻壮丽,一个人的居所最能看出个人的性格。”

“其实先大太太在的时候,倒还好,只是可惜这生琏二爷的时候实在艰难,没过几年便去了。先大太太温良大方,颇能劝谏大老爷,待下人又是极好的。现在的大太太却是京中从五品户部刑侍郎的大姑娘,当时都说是极恭顺极好的。果然很听大老爷的话。”

很听大老爷的话,也就是不听老太太的话。这鹦哥儿说话果然极聪明。

黛玉了然于心,只是面上不露痕迹,只是听鹦哥继续说道。

“而二姑娘迎春是大老爷的段姨娘所生,老太太怜惜二姑娘打小没娘,便接来一起教养。”

“二太太投胎生的是大姑娘元春姑娘,先入宫当差去了,再就是珠大爷和宝二爷。”

雪雁这时端了茶水过来,“姑娘请喝茶,鹦哥儿姐姐说了这许多话,也快喝口茶吧!”

鹦哥笑着道谢,雪雁看着一团孩子气,但是还算周到体贴,她抿了口茶,继续道,“二老爷屋里还有一位赵姨娘,最是个要强的,生了三姑娘探春姑娘和环三爷,性子倒都是极温和的。”

“至于那边府里,老国公挣下一份基业,长子早夭,二儿子敬老爷进士及第,大姑奶奶嫁给先前的忠义王府,小姑奶奶嫁给杜家,生下独子,名唤杜少琼。因杜家老爷出京做官,联系不便,直到前年,小姑奶奶才上京来,谁知在城外就去了,杜家表少爷也就回乡守灵去了。”

正说到这,房外又有人来,却是袭人专门前来,替无故撒泼的贾宝玉擦屁股来了。

黛玉自然不会计较,此事也就轻轻揭过不提了。

黛玉就此在荣国府住下。平时是贾珠的未亡人李纨带着众姐妹学习读书女红等事,贾母千般疼爱,也可称得上顺心如意。只是与贾宝玉常有口角,第一眼相见便有故知相遇之感,不想相处中总有磕绊,黛玉总是跑回房中抹眼泪,贾宝玉便作揖鞠躬,赔不是、道恼,哄得黛玉转怒为喜。

这样的日子一日日地过着,倒也不算太差。只是忽有一日,来了一个薛宝钗。

虽然同样是客居贾家,然而她却是随着母亲和兄长一起单独住在梨香院,不比黛玉丢下父亲一个人在扬州城。

而这个薛宝钗年岁虽只大了两岁,然而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一时贾府众人称赞连连。更有一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