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章 伐薪烧炭(1 / 2)

加入书签

和首领说完规划的事情后,公便专心搞起了自己的烧炭窑。

由于大家都在收集物资、盖房子,全力以赴为过冬做准备。所以,这次的情况和第一次造试验窑一样,没人帮忙,公只能靠自己。

要说玩儿泥巴,对于现在的公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在这方面,公是专家级别的。他借用一个小土坡,用竹条和泥巴简单地构筑了一个烧炭窑。这个窑并不大,只是为了试验而已。

公相信,看到炭的燃烧效果,部落会为之疯狂的。

准备好窑,公便上山自己找木材去了。要想烧炭,那些细小的树枝可不行。不知为什么,公想起了《卖炭翁》,于是一路唱着,一路上山。

要说公也是够悲催的,看到了好的木材,却没有趁手的工具,一路下来,只能靠脚踹,靠手掰。一天下来也搞不到多少像样的木材。他现在有点儿好奇,部落里的大木是怎么搞来的。难道是靠斧手里的那把青铜斧子?他舍得吗?

晚上,公回到矩的茅屋。此时,矩已经准备休息了。那个被矩看中的孩子很聪明,如今已经可以独立看窑了。矩年纪大了,身体总不如年轻人。在确认那孩子可以独立看窑后,也便不再坚持亲自看窑了。

“回来了!”

“回来了。今天窑上怎么样?”

“挺好的。旧窑又出了一批砖。新窑明天就又要开窑了。”说到这里,矩脸上的笑意越发明显。

“您说,要是将那些亮晶晶的漂亮石头碾成粉末,涂在陶器表面,陶器会不会也变得好看呢?”公故意引导道。矩老了,他不再适合看窑了。公觉得他更适合搞些研究,为后人留下些什么。

“可能吧。”矩眯起眼睛,思索道。

“有空可以试试。”说着,公便躺了下来。

“不吃饭了?”

“不吃了。我在山上吃了些果子。不好吃,就没给您带回来。”

“果子怎么能和粮食比啊。”

“呵呵。我下次一定回来吃饭。”

“这才对。石头粉末怎么涂在陶器表面呢?”矩似乎是在问公,又似乎是在自语。

“加水,让粉末变成糊,估计就能涂上了。”公随口说道。

“嗯。好主意!好主意!”矩的眼睛瞬间闪起精光。

“您要是真能烧出那种漂亮的陶器,估计您就要有单独的氏了。”

这一句话让矩心中澎湃。

次日一早,公醒来时,矩已经不见踪影了。没细想,公便知道,矩是去搞实验了。看来,瓷器的诞生不远了。

公收拾一下,简单地吃了一口饭,便又上山了。

经过两天艰苦的伐薪之旅,公终于弄到了足够多的木材。他的小炭窑可以开工了。公用自己搞来的木材和窑上换了一些已经干透的。他可不想等自己搞来的木材干透,才开工。时值正午,公才将换来的木材全部搬运到位。

缓了口气,公开始将木材摆放入窑内。为了能让烧炭的进度加快,公在摆放木材的时候是十分讲究的。下层的木材摆放比较稀松,上层则是十分紧密。这是为了便于引燃,也是为了木炭能够烧制的更均匀。

一切就绪,公便引燃一根干柴,送入窑内。由于下层木材摆放稀松,火很容易便烧起来了,烟囱也冒出了烟气。见火烧得旺了,公便开始封堵窑口,只留下气孔和烟囱。渐渐地,烟气越来越小了。见此,公便立即开始封堵烟囱,只留气孔。

由于是第一次烧炭,公并没有将气孔保留太长时间,毕竟收集木材不易。少成炭和烧光比,还是少成炭更符合他的利益。

封堵气孔后,公便在一旁守候,防止窑有漏气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窑漏气的风险越来越小,公便也没那么紧张了。日落时分,窑依然温度很高,但其温度显然没有再上升的趋势了。公收拾一下,便披着彩霞回家睡觉了。

让公意外的是,今天矩并没有回来,而是住在了窑上。据说,今天开窑后,矩便将一个特异的物件送进了窑。

公一听便明白了。这是实验开始了。夜里,公带了些吃的去窑上看望矩。

“你怎么来了?”

“看看你。给你送些吃的。”说着,公将几个果仁递给了矩。

“唉。老了。不中用了。”

“哪儿有?是不是又搞新东西了?”

“对。就是你昨天说的。”

“我昨天说什么了?”公装傻道。

“好看的陶器啊。”

“能行吗?”

“不知道。不过总要试试。”矩的表情给公一种古怪的感觉。

“说得对。一次不成就两次。总要有人试不是。”

“呵呵呵。你小子真会说话。”矩笑了。

“本来就是啊。什么能烧,干烧还是湿烧、烧多久都要试不是吗?”

“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