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章 去找偌一同学玩(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一早,两人在熙熙攘攘的候车厅里等待着前往燕赵市的早班火车。偌一感到喉咙有些干渴,便提出要去买一瓶矿泉水解渴,并询问小今是否也需要。尽管小今同样口渴,但他秉持着一贯节俭的生活态度,拒绝了偌一的好意,他认为矿泉水虽然只是一元一瓶,足够用来买两次早餐了。

偌一对小今的节俭习惯早已熟知,于是他没有多言,径直走向小商铺买了一瓶矿泉水。当偌一拧开瓶盖时,他并没有像常人那样直接将瓶口对准嘴边饮用,而是将矿泉水瓶悬空,让水缓缓流入他的口中。随后拧紧瓶盖,递给了小今,小今静静地看着偌一那个独特而体贴的饮水方式,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暖意。她清楚,偌一这一举动看似平常,实则蕴含着对自己生活习惯的深思熟虑和无比尊重。那一瞬,小今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偌一心中的分量,仿佛看到了偌一那份不动声色却又实实在在的关心和爱护。体会到的是被人设身处地为己着想的幸福,这一切都让他觉得自己并非孤单一人,而是有人真心实意地把他放在了心上。

小今将那瓶矿泉水视若珍宝般握在手中,登上了前往燕赵市的火车。在漫长的旅途中,他时刻留意着偌一的需求,每当火车经过一个站台,每当车厢内的温度变化,亦或是时间悄悄流逝,他都会适时地询问偌一是否需要喝水。那种细致入微的关怀,就如同悉心照料孩子的家长一般,生怕有任何疏忽。

下车后,小今与偌一迅速换乘公交车,顺利抵达燕赵市信息工程学院。他同学正在门口等着,偌一很高兴的向他同学介绍这小今,说,“这是学姐,比较熟悉一起来的,新生入学时候特别照顾我”。并告诉小今这是他高中同学彭月,在高中时候关系最好,没想到考的大学还离得挺近。彭月热情的欢迎着偌一和小今,并提议到丛台公园去玩,还特意征求了小今的意见,小今说,“好呀!”。一行三人坐着公交到了公园,期间,偌一与彭月因为同乡的关系,自然而然地使用起了家乡方言交谈起来,虽然小今并不能完全理解他们的对话内容,但感受到他们的亲近与欢乐,她也并不觉得被冷落。相反,偌一总是能敏锐察觉到这一点,他会适时地切换成普通话,与小今分享几句,体现出他的周到与贴心。不觉间来到了丛台湖,四周环绕着古典风格的亭台楼阁、长廊、假山、花坛等景观设施,园内松柏苍翠,柳树依依,湖光山色融为一体,营造出宁静雅致的游览环境。走到长廊处,有专门的摄影师在招呼游客,“拍照吗,快照”。偌一听到后提议我们三人一起合个影,三人站在城楼上拍了三组照片,一人一套,诺一接过照片顺手给了小今,让他一起保存。

三人尽兴游玩丛台公园之后,一同返回燕赵市信息工程学院,在那里享用了一顿食堂的午餐,下午又去了自行车市场,那是在2004年,彼时自行车仍然是许多大学生首选的代步工具,彭月和她的几位同学打算购置自行车以便日常出行。偌一和小今一起陪着去了,彭月选了一辆,然而小今凭借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悄悄告诉偌一说,“彭月选的那辆自行车的脚蹬似乎有些歪斜。”偌一说,“还是你们女生心细,像这样的问题我们男生可能都注意不到。”。小今羞涩的笑了,小今听罢,脸上泛起一抹羞涩的微笑,显然对于自己的细心得到了肯定感到既高兴又不好意思。

晚上彭月请他俩在食堂吃了晚饭,又带他俩参观学校,小今听不懂他们的方言,就随着他们的脚步,欣赏另一个大学的风景。从操场上经过时,夜幕下的操场显得格外宁静而广阔,灯光洒在跑道上,映射出一圈圈光晕,远处篮球架下隐约可见几个身影仍在挥洒汗水,活力与激情并未因夜色降临而消减。阵阵秋风吹过,吹散了白天的喧嚣,留下的是淡淡的草香和泥土的气息,给人一种宁静而自由的感觉。

他们沿着操场边缘的林荫小道前行,不久便来到了灯火通明的图书馆。图书馆的玻璃幕墙在夜色中泛着柔和的光,内部宽敞明亮的空间内,一张张专注阅读的脸庞在灯光下显得尤为庄重,指尖轻轻翻过书页的声音在此刻显得格外悦耳。透过窗棂,可以看到学子们沉浸在知识海洋中的景象,那是一种对知识的敬畏与追求,也象征着大学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紧接着,他们走过了一排排教学楼,教室里灯火阑珊,透出丝丝暖意。透过窗户,能看到有的教室正在进行晚间自习,学生们埋头苦读,笔尖在纸面上跳跃,书写着各自的理想与未来;有的教室则正在进行社团活动,热烈讨论的声音、笑声与掌声交织成一首青春的交响曲。

最后,他们来到了宿舍区。宿舍楼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每一扇窗户都仿佛是一个小小的世界,里面装载着学生的梦想与日常。

他俩一直用方言交谈,小今听不懂,也不插话,突然彭月跑走了,小今还纳闷彭月干嘛了,偌一说,“给你拿外套去了”,小今连忙婉拒,觉得并不需要他人特意为自己做此安排,尤其不愿穿上男孩子的衣服,回忆起高中时高永涛将自己的外套披在她身上的场景,那种尴尬与不自在的感觉仍记忆犹新。然而,彭月很快回来,手中拿着一件崭新的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