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二章 归途(1 / 4)

加入书签

2176年6月30日早 晨6:45,这是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太阳刚刚出来,强烈核聚变产生的光线正温暖着大地。在莫斯科1号发射场上立着的,是4艘镜子似的飞船。飞船表面上插着几根输导管,有的正在注入燃料,有的正在填满垃圾仓。飞船门口的楼梯上,是走来走去的人。他们都在干一件事:为飞船的起飞做准备。

“我很好奇一件事,”希特斯忽然和王升说,王升只顾着看屏幕,也不知道听见了没有。

“在这种光年尺度上的航行,最怕的就是没燃料。你们倒好,燃料仓甚至都没垃圾仓大,真的够吗?”

王升在默默地听着,过了一会儿,说:“因为我们主要靠的是用飘带推进。”

希特斯笑了笑,“欺负我们没文化呢?飘带推进我们又不熟,你也不具体解释解释?如果你一上来就用飘带,不把你们这群船员压成纸?”

王升听了,关掉手机屏幕,放进裤兜里。

“你们应该研究过啊,四战的时候肯定要很多人上飞船,没时间训练那么多人,你们也不想想办法?”

希特斯扬了扬眉毛,说:“想过,减少上飞船的人数——你们其实也可以这么搞,你们不是已经造出来可以自己飞的飞船了吗?”

“那还要军人干什么?如果告诉你对面和你谈条件的是机器人,你会跟他谈吗?”

“可以像视频通话一样啊,虽然在你面前的是个屏幕,但的确是真人在和你谈啊。”

“转载——那太不靠谱了。随随便便就能让你掉线,然后找借口说是你自己不想谈了……扯得有点远,还是给你讲讲我们怎么搞的吧。

“首先,你要知道,人体虽然是软的,但它能够收缩的程度是很小的。就是说,人体像块柿子,但不像个海绵。那么,如果你在手上戳一个洞,你戳下去这个洞的体积会在别的地方隆起来。如果我们不给它隆起来的空间,那么这个洞你就戳不下去,你这块肉就不能被挤压。

“那我们如果这样:将人体中所有空的地方,用一些不能收缩,注意是不能收缩的软的东西给填满,再使人体表面也不能被挤压,那么这个人就很难被压成纸。现在,就算你把这个人瞬间加速到光速的5%也不会有什么大事。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达到这些条件呢?”

希特斯很快给出了答案:“把人泡在水里,完全泡进去,不留一点空气。这我们也研究过有,几个问题:1、人会被淹死。这是最好解决的,碳氟化合物可以给人提供氧气。头疼的是接下来的问题:2、人不光要吸入氧气,还得呼出二氧化碳,但在水中对于人类的肺来说根本做不到。3、在水中呼吸要更大的力气,就算是小老鼠,在水中呼吸所需的能量也有在空气中呼吸的60倍。4、碳氟化合物有着较多的二氧化碳,吸了肺部容易感染,会死。我们想办法的时候,基本都是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就来了。”

王升点点头,说:“其实你会发现,这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肺这个东西是为了空气而配置的,现在换了个呼吸方式,你还用肺,就出问题了。我们的搞法,重点不在水上,只要降低水里的二氧化碳就行。我们的重点在于让人体摄取氧气的方法。

“首先,降低温度,缓慢人体新陈代谢,减少供养的难度。然后,找一根大动脉,扎个洞,把血液引出来,然后把氧气打进去。然后再找根静脉,用化学反应把二氧化碳给弄出来。”

希特斯听了,有些不可思议:“化学反应的时候不会把血小板给毒死么?”

“这些就不需要你操心了,如果存在这两个问题,那你休想看到一个活的中国人。”

上午8:12,所有设备检查完毕,所有垃圾仓已被填满,所有气推器底部蓄好高压空气。一长串人们分为四路分别走上飞船前的楼梯,这里面大多是中国人·,也有一部分苏格因人。令人遗憾的是,希特斯和费罗不能和他们同行,看见四艘飞船如何赶走比邻系的美国人,他们得管着自己的手下。几乎每个重要人物都留下了——除了斯尔勒夫,不放他去他会杀了费罗的。

除此之外,全系的一号台都在播放着莫斯科1号发射场的景象。距离无人机袭击莫斯科军事基地事件已经过去了91天,无论是谁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想法。甚至有很多学校、公司都让人们观看一号台,更有甚者还得写观后感。也许,他们想借这个机会再次强调中苏之间是友好关系。

衡郡也随着人流上了楼梯,来到门口,进入第二层,来到分配给自己的房间。桌上没有文竹,空荡荡的。接着,他来到墙角,打开一扇不起眼的小门,从里面抽出了一个长方体的小舱,像个冬眠仓,人可以躺进去——这是抗压舱,用来防止飞船加速时人被压成肉饼的。现在没有指令,衡郡没有权限打开,便只好先坐在椅子上静静等待。

衡郡觉得有些无聊,便站起身来,走到窗前,俯视着地上围观的人群、记者。这一次的人比中国人第一次下飞船的人要多得多,远远望去,就像一大堆平铺在地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