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章 嬴政的惊讶(1 / 2)

加入书签

“依法治国,以儒育人?”

听到这新鲜词汇,嬴政神色微动。

“此言何解?”

嬴政绝非是一个听不进劝言的皇帝,刚愎自用这词与嬴政扯不上关系。

一个刚愎自用的皇帝是万万做不到统一六国的。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需要面临的决策会非常多,任何一个决策性的失误都会导致一统天下的大计毁于一旦,而在这期间光靠个人能力是决然做不到的,必须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唯有如此,集合众人之力方才能做到这般伟大的事。

由此可见,嬴政非但不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反而还非常善于倾听。只是他会在倾听之后做出自己的决断。

虽然心中对于儒家有所看法,但目前而言,嬴政对于儒家的仇恨值还不提不上说是不死不休。儒家的力量很大,儒生的数量不少,这些人还掌握了直接面向百姓的宣扬渠道,在民间拥有颇为不俗的口碑。若是当真能够找寻到一条适合儒家的路,将儒家的力量纳入大秦,为大秦所用。那可真就是再好不过了!

之前之所以不用儒家,纯粹是因为找不到用儒家的路径。准确的说应该是儒家自己不求变,有时候很多路都是需要妥协的。

而此刻的儒家,貌似有了妥协的心思。同时从方才自己孙儿的所行自己也看到了一些掌控儒家的可能.....

嬴政思索间,百官已经纷纷感受到了这位君王心中的情绪变化。

伴君如伴虎此言非虚,在朝廷当官要是没有一点敏锐的嗅觉,那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但凡是能长时间混迹朝堂的,政治嗅觉上绝对不会太差。

无论文武,所有人的目光纷纷看向了殿中的孔春....

这一刻,孔春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

孔春深吸了一口气。面对百官的注视,平缓了一番心情。他明白,自己以及儒家的大考来了。

只有通过了百官和皇帝的认可,儒家才能真正走上兴盛之路。正如皇孙所言。一个没有作用的学说,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倒也不能说儒家全然无用,而是儒家之说对于目前的朝廷,对于君主非但无用,反而有害,会让君王感觉麻烦。因此哪怕儒家于民间有些用处也根本不可能因此得到推广。

如今儒家想要兴盛,当务之急就在在朝廷,在大秦发展中找寻到自己的位置。并且阐明自己的作用,去到应该属于自己的地方上去....

事实上不光是百官和嬴政,此刻朝廷上儒家派系的官员们也都纷纷注目看向孔春,相比于其他人,他们更为重视。

有关儒家大兴之言,儒家的路.....大家都不是蠢笨的人,在孔春说出这一番话之后,立刻就意识到了之前儒家一直不受朝廷推崇的原因。

哪怕是已经鼻青脸肿瘫倒在地的张晋此刻也不由眼中闪烁起了精光!

“陛下,我儒家一直以来便致力于传道授业,立志开明智。子曰:有教无类。此非虚言。人与走兽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可教化。而我儒家之说便是最好的教育之路!”

“法家可治国,但如何育人?难不成让百姓日日研读法律吗?而我儒家不同,儒门讲究德育,告诉百姓何为道德,何为不道德。就如同方才,陛下爱护皇孙,皇孙为陛下仗义执言。这便是我儒家德行中的孝的体现!”

“若是天下人人皆有德行,那岂不是作奸犯科之人便会少去许多?从这方面看,我儒门之说非但与依法治国不冲突,反而能起到一种互补的作用。法,何为法?犯事之后处置是为法。儒,何为儒?预防犯罪便是儒!”

“若是纯依法行,那处置过于严苛,少了些许人性化。但若是都以儒治。那又少了威慑,总归是有害群之马,若是不加以处置,良善之人得不到保护便会行恶。”

“再者,儒门教化百姓之后可以让百姓知法懂法。如今天下百姓知有秦法却不知秦法为何,百姓受到教化之后便能更好更关注秦法细则,无知便无畏,有知便有畏,如此方可将秦法之能发挥到极致!”

“前些时日臣与皇孙多番畅谈,皇孙之言振聋发聩,臣也不断反思,最终发现了儒家走到今日这般田地的根本原因!”

孔春顿了顿,目光四顾,扫视全场。

此时的百官已然纷纷露出了沉思的模样,李斯是朝堂上法家的典型代表,此刻他的心中正泛起惊涛骇浪!

自己一个法家的人,居然觉得孔春之言,竟然颇有道理!

开民智,知秦法.....以德服人,以法威慑....

龙椅上,嬴政也是眼前大亮。

孔春所说的这些是从来没有人说过的,这儒家,居然还能这么用!

事实上这世上有很多东西,说透了就容易了,但在什么都不知道,让你琢磨的时候,就会感觉无比艰难。这也是为什么巍巍中华能从历史的一次次低谷中走出来的根本原因所在!历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