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章 朝堂争议(1 / 2)

加入书签

“来者何人,报上名来?”梁王不悦的问林羽。

林羽俊脸一笑,“死人,是不需要知道我名字的。”话音刚落,林羽的长枪就向梁王飞去,梁王把长鞭甩向长枪,可是顷刻间他的长鞭立即就断了。

梁王见他的长鞭断了,顿时便一脸铁青。

眼看,林羽的长枪就要飞向他,梁王脸色难看极了。幸好,他的另一名大将,及时用长刀接住了长枪。

好几名梁军,立刻向林羽冲了过来。

林羽不甘示弱,与几人对峙。

过了许久,梁军都没占到便宜,反而都受了伤。

林羽就这样,与梁军对峙了几个小时。

梁王见他梁国的士兵,现在也没攻进城门。眼看就要快天亮了,梁王一声令下,梁兵才退兵去城外扎营。

林羽见梁军退去,便命令士兵打扫了战场。

西北王见梁兵退去,也松了一口气。

这梁国主动进攻大周,是因为他们已经商量好,如果不拿点好处回去,怎么对得起梁国的子民。

若是一直在城外驻扎不敢进攻,岂不是让其它小国看笑话。所以经过商议后,才决定半夜去攻城。

西北王立即飞鸽传书,把梁国夜里攻城的事儿,上报了京城的皇帝。

梁王等人到了营帐,脸上都不好看,刚刚可是损失了不少大将。

没想到那黄毛小子,居然那么厉害。敢孤身和他们战到天亮,而且他们还没讨到便宜。

梁国的军师对梁王道:“王爷,那人好像就是小阎王”。

梁王眼神阴沉,“哼!居然是小阎王,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梁王的大儿子,见父王不高兴,也不敢出声了。

皇宫内: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周默檐,头戴金冠,凤眼生威。

他威严的扫视着下面的大臣。“各位爱卿,可有何办法劝退梁国?”

只见下面的官员们,都在窃窃私语。

“启禀皇上,梁国既然主动进攻,我大周应该出城迎战。不能让这些小国,觉得我大周要做缩头乌龟啊!而且梁王,只带了区区三万兵马,怕他做甚。”说话的是大理寺少卿杨林。

兵部尚书杜志强立即道:“启禀皇上,臣觉得不能出城迎战。梁王虽只带了三万兵马,但梁国的兵骁勇善战。陈将军那两万兵马,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蒋丞相站了出来,不悦的道:“杜大人,何必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难道我大周六十万兵马,还怕他区区一个梁国?”

“启禀皇上,如果出城迎战,那岂不是给了梁军,攻进城的机会。如果要出城迎战,那现在就得派兵支援陈将军。可是这援兵,最快也要半个月,才能到西北城。”说话的是兵部尚书李勇。

都察院御史也站了出来,“启禀皇上,陈将军那两万兵马,肯定不能坚持半个月。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拖住敌军。只要坚持不让他们攻进城,他们定会知难而退”。

“启禀皇上,若是此时开门迎战,百姓肯定遭殃。只守不攻也不是长久之计,臣觉得不如与梁国和谈。”一道清丽的男声响起,说话的正是张晨景。

张晨景继续说道:“臣觉得,梁国半夜来攻城,只不过是想要点好处。如果皇上给他们点好处,他们自然就离去了。马上就要大雪封路,微臣觉得梁国更着急,所以才会半夜来攻西北城”。

蒋丞相看了眼张晨景,又接着道:“启禀皇上,若是我大周打算和谈,那岂不是在主动示弱。微臣觉得,就应该立刻派兵,把梁王等人剿灭”。

“启禀皇上,若是开战,那遭殃的是百姓。而且两方交战劳民伤财,微臣觉得,若是能和谈也不错。”说话的是刑部尚书沈霄。

姜裴也站了出来,表示附议。毕竟他的亲外甥林羽,现在很危险呢!

就算要和梁国开战,现在再派兵也太迟了。

其它官员见此,也纷纷站了出来,表示附议。如果能和谈,肯定是最好的,谁会希望有战争呢!

而且户部尚书和刑部尚书,都出来说话了,谁让他们是皇上的新贵呢!

坐在金龙椅上的周默檐,考虑了片刻。只说出两个字,“退朝”。

下朝没多久,今天朝堂上的事儿,和昨天晚上梁国攻城的事,已经在京城传遍了。

陈将军府里:陈夫人担心不已,陈婷在一旁安慰着陈夫人,“娘,爹会没事的,你不要担心了”。话虽如此说,可是陈婷她也担心不已。

陈坤站在一旁,一脸阴沉。要是梁军攻进城,这区区两万兵马,让父亲如何应战,陈坤拳头握的很紧。

姜氏和林心,也很快就得到了消息,姜氏着急的走来走去。

陈将军带去的那两万兵马,如果开战,哪里是梁国的对手。

林心劝姜氏道:“哥哥会没事的,娘你放心吧!”

林心也只能说着安慰姜氏的话,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