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章 两个诸葛亮(1 / 2)

加入书签

[两个诸葛亮,想必大家听到这个的时候人都蒙了吧!

这什么呀,诸葛亮不是就一个吗?

就是那个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怎么还有另一个诸葛亮呢?

难不成诸葛亮还有分身不成嘛!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分身也是不可能会有的。

这两个诸葛亮是不同的人,第一个诸葛亮就是大家伙耳熟能详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这个俗语里面的诸葛亮。

他羽扇纶巾,神机妙算,可以决胜于千里之外。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实在与诸葛亮同个时期的三国,还存在着另一个“诸葛亮”。

这个诸葛亮就是胡昭了,他比诸葛亮年长19岁,又比诸葛亮晚死了16年,终年88岁。]

林楠:好嘛,这竟然还有两个诸葛亮,这可真是我孤陋寡闻了。

不过既然说这两个诸葛亮的才华不相上下的话,那我倒是想要见识一下了。

快点吧,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网友:啊,这,这,这,这让我惊的手里的面都不香了。

不是,这要还有一个诸葛亮的话,那刘禅是不是就有人可用了呢?

三国。

蜀国,刘禅眼睛biu的一下就亮了。

这是何许人也,竟然能和他的相父不相上下。

这天幕说的对,如果此人能为他所用的话,那也能多挺一会儿了呀!

不行,一会儿他得认真听,不然错失人才可真是罪过。

老百姓们:哇,这诸葛亮就已经够厉害的了,这神机妙算的。

不知道这另一位的诸葛亮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不过这才华什么都先别论,这位诸葛先生活的可是真够长的。

不知道这有没有什么保养身体的方法。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就会好奇了,既然这个胡昭也很有才华,甚至是不输于诸葛亮的才华,为什么很少有人知道呢?

哎,这可说到点子上了,那是因为这位胡昭他终身都没有入仕,因此史料中的记载十分的散乱。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胡昭的一生吧。

东汉末年的时候,胡昭正处于年轻的时候。

胡昭饱读经书,学识渊博,很多人都仰慕他的才华。

但是胡昭不喜欢官场上的那些尔虞我诈,因此一直醉心于研究经书和书法,这个时候他就隐居在冀中的山野中了。

后面,群雄并起,各路诸侯都在招揽人才。

当时的袁绍想要招他为幕僚,但是胡昭与袁绍接触过几次,看出他是不是一个贤主,因此就婉拒了,说自己喜欢山野

曹操当丞相之后,也再三的请他,胡昭没有办法,只能前去,说明自己真的是醉心山野。]

林楠:哈哈哈,这就是名气大的弊端了。

因为就算你啥也不干,听过你名字的人都想要招你。

毕竟,此等大才之人,不为自己所用的话,那就太可惜了。

网有:嘶,这可真是让我好生羡慕,好家伙,这就是良将难求吗?

不过也能理解,三国时期,诸侯争霸,这一个大才有的时候那可是能起关键性作用的。

不过这胡昭先生确实聪明,也淡泊名利。

最关键的是,人家有钱呀!

要不然怎么能隐居一辈子呢!

这简直就是我的理想生活呀,我也想要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然后就这么躺一辈子呀!

呜呜呜,可是我没有钱,不得行。

三国时期。

胡昭:捋一捋自己的胡子,不错,这天幕上的评论真是深得他心。

他确实是这么想到,要不然他怎么能活得那么久呢!

这不该管的事情就不要管,不然真的是折寿哦。

刘禅:啊,原来是胡先生啊,这,这恐怕我也请不来吧。

刘禅虽然为一国之君,但是一来这胡昭年岁已经很大了,有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先不讲。

这袁绍和曹操都没能请出山的人物,他这么一个小卡基米能请得动吗?

况且天幕上说了,这位胡先生可是一生都未出仕。

算了,他还是巴拉巴拉自己这边的人才吧。

[经过这么几次,胡昭为了避人招揽,直接躲进了陆浑山。

在山里面,胡昭开馆办学,声名远播,很说的世家子弟都来此求学。

其实这胡昭的学生里面,有一个非常有名,大家知道是谁吗?

当当当,那就是司马懿了。

胡昭看出司马懿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觉得他日后必成大器,因此对这司马懿倾囊相授。

司马懿在年轻的时候,年少轻狂,谁都不怕,得罪了一个叫周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